常闻善问人,譬如攻坚木。
必先其易者,后乃及节目。
读书或异此,穷理戒驰逐。
格物一以贯,精粗无不烛。
圣道岂殊途,知行要并勖。
何事立门庭,操戈判朱陆。
常闻善问人,譬如攻坚木。
必先其易者,后乃及节目。
读书或异此,穷理戒驰逐。
格物一以贯,精粗无不烛。
圣道岂殊途,知行要并勖。
何事立门庭,操戈判朱陆。
这首诗由清朝的乾隆皇帝弘历所作,名为《览性理书》。诗中以“善问”和“攻坚木”为喻,强调了在学习过程中应从易到难,逐步深入的道理。接着,诗人将这一道理类比于读书与探索真理的过程,提醒人们在追求知识时不应急功近利,而应注重对事物本质的深入了解。
“格物一以贯,精粗无不烛”,意味着在探究事物时,应持有一致性的原则,无论细节还是整体都能清晰洞悉。最后,诗人提出圣贤之道并非歧途,而是知行合一的重要性,并对那些固守门户之见,妄图划分朱子与陆子学派界限的行为表示批评,呼吁学者们应摒弃门户之见,共同致力于真理的探索。
整首诗体现了乾隆皇帝对于学问深入理解与批判性思考的重视,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当时学术界内部分裂与争执的担忧。
秋髯短脆那禁撚,胜事高歌兴非浅。
仙娥笑指海扬尘,老手亲缫如瓮茧。
龙蟠凤翥旧天珍,照耀通家诸缙绅。
云笺授我含冰雪,恶札纵横敢避嗔。
紫阳宫下空回首,逖矣金盘一卮酒。
不辞百拜飞群珍,都下省郎方岳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