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门高士两难争,太息千秋论未平。
妙总恰为文字累,寂音偏受党人名。
酒醒旅馆离初地,吟绕空床杂梵声。
我是懒残方堕此,十年宰相识平生。
沙门高士两难争,太息千秋论未平。
妙总恰为文字累,寂音偏受党人名。
酒醒旅馆离初地,吟绕空床杂梵声。
我是懒残方堕此,十年宰相识平生。
这首清代诗人魏舒的《感事(其二)》以僧侣与高士之间的争议为引子,表达了对世间纷争和文字束缚的感慨。首句“沙门高士两难争”描绘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身份在某个议题上的对立,暗示着争论的复杂性。接着,“太息千秋论未平”表达了对于这种争论持续千年仍未有定论的叹息。
诗人进一步指出,“妙总恰为文字累”,意思是高深的智慧却常常被文字的繁琐所牵累,难以清晰传达。而“寂音偏受党人名”则揭示了即使在寂静的修行中,也难免卷入世俗的派系之争,名声反而成为负担。
“酒醒旅馆离初地,吟绕空床杂梵声”通过个人经历,描述了诗人从醉酒中醒来,身处旅馆,耳边萦绕着空荡荡的床铺和诵经声,流露出一种孤独与超脱的况味。
最后两句,“我是懒残方堕此,十年宰相识平生”以自嘲的方式表达,诗人感叹自己因为懒散的性格(“懒残”)而陷入这样的境地,回顾过去十年的官场生涯,仿佛是与世无争的修行生活中的一个插曲。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深刻,借事抒怀,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独特见解和对世事纷扰的淡然态度。
天禄阁门开,甘泉侍从回。
图书皆帝籍,寮友尽仙才。
骑省通中掖,龙楼隔上台。
犹怜病宫相,诗寄洛阳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