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六月六日避暑山寺次蹈韵》
《六月六日避暑山寺次蹈韵》全文
宋 / 刘摰   形式: 排律  押[蒸]韵

楚国元卑湿,炎天更郁蒸。

风吟同倦虎,霄望剧愁鹰。

渴肺尘将岔,流肤汗不胜。

噆肌纷暗蟆,绕鬓闹飞蝇。

六月常难雨,三湘不识冰。

炉烘一天地,火药万川陵。

气候金初伏,襟怀水未澄。

高明寻偶得,林麓远同登。

此地聊幽遁,危亭更上层。

泉声悬嵽嵲,松影转觚棱。

汲井沈圆李,缘池摘翠菱。

凉清生洞壑,秀绿动沟塍。

佳气西频望,乡栏北屡凭。

有期群野鹿,无法问山僧。

云石逢如旧,巾裾见若憎。

聊堪优卒岁,不愧俯扪膺。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夏日炎炎,酷热难耐的景象,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六月避暑山寺的情景。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意象,如“风吟”、“霄望”、“渴肺”、“流肤”、“噆肌”、“绕鬓”、“六月”、“三湘”、“炉烘”、“火药”等,生动地刻画了夏日的炎热与不适。

诗人以“倦虎”、“愁鹰”比喻人在酷热中的疲惫与烦躁,形象地表达了夏日的酷热对人的影响。同时,“渴肺”、“流肤”则直接描绘了人在高温下口渴和皮肤出汗的状态,表现了夏日的极端炎热。

接着,诗人通过“暗蟆”、“飞蝇”的描写,进一步渲染了夏日环境的嘈杂与不宁。而“六月常难雨,三湘不识冰”则反映了夏季少雨、气温高、难以降温的特点,突出了夏日的酷热难耐。

在描述避暑山寺的情景时,诗人运用了“高明”、“偶得”、“林麓”、“幽遁”等词语,营造了一种远离尘嚣、寻求清凉与宁静的氛围。山寺中的“泉声”、“松影”、“洞壑”、“沟塍”等自然景观,以及“汲井”、“摘翠菱”的生活细节,都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追求。

最后,诗中“佳气”、“乡栏”、“群野鹿”、“山僧”、“云石”、“巾裾”等元素,不仅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也蕴含了诗人对自然和谐、心灵归宿的向往与寄托。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夏日炎热环境的细腻描绘,以及对避暑山寺宁静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对内心平静的追求。

作者介绍

刘摰
朝代:宋

猜你喜欢

柳枝词咏篙水溅妓衣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0)

槜李道中二首

卧龙山下听吟松,细雨清明似梦中。
柳荫朱栏三百尺,渴乌犹自泣春风。

(0)

薄幸·眼波横秀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

(0)

赠孤山道士二首

九霄象简手中擎,岂是闲人爱列卿。
洞里石田春漠漠,有田多与种黄精。

(0)

挽正字南仲四首

珠璧方辉耀,菁华未寂寥。
极知身作崇,何用食为妖。
牺象收儒庙,箫笳咽市桥。
作心纱帽冷,三径雨潇潇。

(0)

辛未九日晦日

遗体即母身,哀哀勿重陈。
一贻泉壤忧,两见霜露晨。
繁霜与重露,涂抹随荆榛。
身即未殒灭,强与松伯春。
遂于摇落中,见此天地仁。
玄鸟已辞社,蓐收方降莘。
拭泪声秋旻,何由酬艰辛。

(0)
诗词分类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诗人
阎济美 郭茂倩 李宗勉 毕世长 傅光宅 李阳冰 祝钦明 蔡延庆 顾宸 钱肃乐 李恒 武翊黄 曹著 王苏苏 余玠 胥偃 王仲舒 黎逢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