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在永和,癸丑暮春,修禊兰亭。
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湍激,映带山阴。
曲水流觞,群贤毕至,是日风和天气清。
亦足以,供一觞一咏,畅叙幽情。悲夫一世之人。
或放浪形骸遇所欣。
虽快然自足,终期于尽,老之将至,后视犹今。
随事情迁,所之既倦,俯仰之间迹已陈。
兴怀也,将后之览者,有感斯文。
岁在永和,癸丑暮春,修禊兰亭。
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湍激,映带山阴。
曲水流觞,群贤毕至,是日风和天气清。
亦足以,供一觞一咏,畅叙幽情。悲夫一世之人。
或放浪形骸遇所欣。
虽快然自足,终期于尽,老之将至,后视犹今。
随事情迁,所之既倦,俯仰之间迹已陈。
兴怀也,将后之览者,有感斯文。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宴会图景。诗人在永和年间的一个暮春,于兰亭举行了修禊(古代一种祭祀山川之礼)的活动。这是一次集体的户外聚会,地点选在崇山峻岭之间,环境优美,茂林修竹交织,清流湍激,与山阴相辉映。曲水蜿蜒,如同觞带一般,汇聚了众多贤达之士,他们或坐或立,尽情享受这春日的风光与自然之美。
诗人提到这一天气候适宜,正是畅叙幽情、举杯畅饮的好时节。然而,这首诗不仅仅是对当下美好时光的描绘,它更蕴含了深刻的人生感慨。在这欢乐的聚会背后,诗人表达了对于人生的无常和短暂性的感悟。他提醒我们,即使是那些放荡不羁、自我感觉良好的人们,最终也无法逃脱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尽头。
诗中“老之将至,后视犹今”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易逝、人生易老的感慨。随着事物的不断变迁,我们所到的地方终究会感到疲惫不堪,回首往昔,只见岁月在俯仰之间悄然流逝。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后来读者的心声,他希望自己的文字能够唤起他们内心的共鸣。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诗人的深邃情感和丰富的文学功底。
绿竹高百尺,乃在庭之垂。
劲节摩苍天,翠枝拂幽蹊。
借问何为尔,主人前致词。
昔年家仲子,斩竹架蔷薇。
上有霜雪凋,下有蝼蚁居。
自谓终萎绝,何期忽华滋。
二载发新篁,三载去故枝。
十载始森茂,仲子遽长辞。
竹枯有时菀,人逝不复归。
睹兹手植存,能不怀惨悽。
余亦闻此言,泠泠有馀思。
起视明月下,竹影正参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