濯濯寒逾洁,惟当老碧岩。
幽心矢霜雪,疏影托松杉。
山静云千树,僧归月一帆。
无人知此意,长咏付琅函。
濯濯寒逾洁,惟当老碧岩。
幽心矢霜雪,疏影托松杉。
山静云千树,僧归月一帆。
无人知此意,长咏付琅函。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清雅脱俗的冬日山林图景。诗人以“濯濯寒逾洁”开篇,生动地刻画了冬日山林在严寒中愈发纯净、洁白的景象。接着,“惟当老碧岩”一句,点出山岩在岁月的洗礼下依然苍翠欲滴,展现出一种坚韧不拔的生命力。
“幽心矢霜雪,疏影托松杉”,诗人借山林中的幽静与松杉的疏影,表达了自己坚守高洁品质的决心,如同霜雪般纯洁无瑕的心志,寄托于自然界的松杉之中,寓意着即使身处逆境,也要保持高尚的情操和坚定的信念。
“山静云千树,僧归月一帆”,这两句描绘了山间宁静的夜晚,云雾缭绕,仿佛千树之上都覆盖着轻纱,而僧人归来的画面则增添了几分禅意,月光下的小船缓缓前行,象征着心灵的回归与平静。
最后,“无人知此意,长咏付琅函”,诗人感慨于自己的心境与追求可能不为世人所理解,但仍然愿意将这份深沉的情感与思考记录下来,寄希望于后世能有人读懂并传承这份精神价值。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冬日山林的静美与诗人内心的高洁,以及对自然与精神世界的深刻感悟,体现了明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