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沉山,蘋风蹙水,天涯又是残春。
唤友莺儿,寻家燕子,那堪花雨纷纷。
心惊物候,空目断、江东暮云。
愁来不见,梦去仍迷,此地逢君。
那堪踪迹沉沦,豪气成虹,短发如银。
名重词坛,春波妙曲,几番吹雪萦尘。
凄凉旧事,漫提起、教人断魂。
只须付与,月底红牙,掌上青樽。
烟草沉山,蘋风蹙水,天涯又是残春。
唤友莺儿,寻家燕子,那堪花雨纷纷。
心惊物候,空目断、江东暮云。
愁来不见,梦去仍迷,此地逢君。
那堪踪迹沉沦,豪气成虹,短发如银。
名重词坛,春波妙曲,几番吹雪萦尘。
凄凉旧事,漫提起、教人断魂。
只须付与,月底红牙,掌上青樽。
这首《庆春宫·答徐野君》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沈谦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残春时节的景象,以及诗人内心深处的愁绪和对故人的思念。
开篇“烟草沉山,蘋风蹙水”,以烟雾笼罩的山峦和微风吹皱的水面,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忧郁的氛围。接着,“天涯又是残春”一句,点明季节的更替,同时也暗示着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
“唤友莺儿,寻家燕子”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莺鸟相呼,燕子归巢,然而“那堪花雨纷纷”则转折出一种哀愁的情绪,花落如雨,不仅象征着春天的消逝,也暗含着人生的无常和离别之苦。
“心惊物候,空目断、江东暮云”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敏感和对远方亲人的思念。接下来,“愁来不见,梦去仍迷,此地逢君”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愁绪难解,梦境迷茫,即使在相遇之时,也难以释怀心中的忧伤。
“那堪踪迹沉沦,豪气成虹,短发如银”这一句,诗人将个人的遭遇与豪情壮志相对比,以“短发如银”形象地描绘了岁月的无情,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对青春不再的感慨。
“名重词坛,春波妙曲,几番吹雪萦尘”则回顾了诗人在文学上的成就,以及作品中蕴含的深意,尽管经历了风霜,但其作品依然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最后,“凄凉旧事,漫提起、教人断魂。只须付与,月底红牙,掌上青樽”表达了诗人面对过往的回忆时的复杂心情,既有对往事的怀念,也有对未来的期待。通过“月底红牙,掌上青樽”的场景,诗人似乎找到了一种寄托,试图在月光下、酒杯中寻找心灵的慰藉。
整首词情感丰富,意境深远,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细腻观察,也深刻反映了其内心世界的复杂情感,是一首富有哲思和艺术魅力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