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高明学,三朝骨鲠臣。
淮南惮长孺,楚国忌灵均。
死尚忧王室,生宁问大钧。
姜山同岘首,千古泪行人。
一代高明学,三朝骨鲠臣。
淮南惮长孺,楚国忌灵均。
死尚忧王室,生宁问大钧。
姜山同岘首,千古泪行人。
这首挽诗表达了对李公高尚品德与忠诚精神的深切缅怀。李公作为一代高明之士,始终秉持正直,是三朝的骨鲠大臣。他的形象在历史中如同淮南的长孺与楚国的灵均一般,备受敬仰与畏惧。即便在生时,他心系国家,忧虑王室安危;死后,其魂魄仍不离王室,关怀不已。此诗以“姜山同岘首”为喻,将李公比作姜子牙与岘首山的名臣,意在强调其卓越功绩与深远影响。最后,“千古泪行人”一句,寄托了后人对李公的无尽哀思与敬仰之情。整首诗通过对比与比喻,生动展现了李公的崇高人格与深远影响力,表达了诗人对其逝世的沉痛悼念和永恒怀念。
虫有齧菊羊,齧脑脑则死。
人谓食且尽,细察理不尔。
微躯细于蝇,玄甲而利嘴。
顶上一粟红,鲜明大如虮。
方当四五月,苗盛新怒起。
上下截其茎,于中寄生子。
脑瘁子乃成,分枝从此始。
种菊须摘脑,不摘分披靡。
理有损而益,未用分愠喜。
雨久成淫昏,新晴如改过。
渐向东皋耕,还思北窗卧。
昏眼喜天晴,观书惊字大。
流泉无淈泥,轻风不扬堁。
归途未须忙,差谷聊避破。
小园迟能来,早茶看落磨。
筇竹杖,筇竹杖,敬斋惠我侔璆荡。
万里岷江下峡船,大竹一筒中贮两。
四明直在海东头,我得一条长在掌。
蛟龙已蜕脊骨全,色如黄玉中心坚。
节围五寸茎似笔,重如铁石声铿然。
杖兮杖兮吾与尔,曾入千岩万壑里。
虎豹远遁兮魑魅不逢,走及狙公兮追及鹿子。
忽不见兮谁从,宁入水兮为龙。
或以挝马兮其毁,不逢日暮兮山空,篁竹鬼啸兮雾雨其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