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轮回第几番,尘尘劫劫不曾闲。
一潭湛绿是非海,千尺粉青人我山。
性地灵苗思水国,心天明月掩云关。
衣中珠子无寻处,今且随邪炼大还。
生死轮回第几番,尘尘劫劫不曾闲。
一潭湛绿是非海,千尺粉青人我山。
性地灵苗思水国,心天明月掩云关。
衣中珠子无寻处,今且随邪炼大还。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白玉蟾的《呈万庵十章(其一)归山》,展现了诗人深厚的禅理修为和超脱尘世的情怀。诗中“生死轮回第几番,尘尘劫劫不曾闲”两句,描绘出生命在无尽的轮回中不断更迭,不断经历着生与死、苦难与解脱,这是佛教中关于生命苦难的基本观点,也反映了诗人对世事的深刻洞察和超然物外的情怀。
“一潭湛绿是非海,千尺粉青人我山”两句,则描绘了一种超凡脱俗的生活境界。这里,“一潭湛绿”暗示着清净无为,“是非海”则指世间纷扰复杂的是非之争,而“千尺粉青”和“人我山”则象征着诗人所追求的高洁自在与超然物外的生活状态。
“性地灵苗思水国,心天明月掩云关”两句,更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深刻的情感以及内心世界的和谐统一。这里,“性地灵苗”暗示着生命力与自然的和合,“思水国”则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向往;“心天明月”象征着内心的澄清与光明,而“掩云关”则是对精神世界的一种比喻,意味着诗人在精神上已经达到了一种超越尘世、通达无碍的境界。
最后,“衣中珠子无寻处,今且随邪炼大还”两句,则表明了诗人对于俗世功名利禄的淡泊,以及对内心修为的重视。这里,“衣中珠子无寻处”比喻着那些看似珍贵实则难以寻觅的外在物质和名位,而“今且随邪炼大还”则表达了诗人放下尘世牵绊,追求精神层面的大自在、大解脱的决心。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内心世界的抒发,展现了一种超越物我、回归本真的生命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