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干森森当翠屏,壁间诗句有留名。
昔逢利口挤之死,今伴苍髯凛若生。
雪压枝擎犹有力,月高林静更双清。
抚松似共黄门语,况听萧萧枕上声。
老干森森当翠屏,壁间诗句有留名。
昔逢利口挤之死,今伴苍髯凛若生。
雪压枝擎犹有力,月高林静更双清。
抚松似共黄门语,况听萧萧枕上声。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冬日松林的画面,以岁寒亭为背景,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令君的情感交流。首句“老干森森当翠屏”,形象地刻画了老松树挺立如屏风的景象,显示出其坚韧的生命力。次句“壁间诗句有留名”则暗示了亭子的历史与文化气息,以及诗人与令君的文人雅兴。
第三句“昔逢利口挤之死”回忆了过去可能发生的争辩或冲突,而“今伴苍髯凛若生”则表达了对友情的怀念,即使岁月流转,友情依旧鲜活。接下来,“雪压枝擎犹有力”描绘了松树在大雪中依然挺立的姿态,象征着不屈的精神。
“月高林静更双清”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寂静和松林的清幽,诗人仿佛能与松树心意相通,如同黄门(古代官职)之间的对话。最后,“况听萧萧枕上声”以松林的声音作为结尾,增添了诗意的意境,让人感受到诗人与令君深厚的情感纽带,以及在静夜中对友情的深深思考。
整体来看,这首诗借景抒情,通过赞美松树的坚韧和冬夜的静谧,寄寓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活的哲思。
大痴老人黄子久,涂抹丹青号名手。
名呼大痴画不痴,此图气韵尤淋漓。
危峰突起矗霄汉,迤逦横冈折层巘。
其下澄湖八万顷,金碧楼台挂天半。
芙蓉及菡萏,艳色何纷披。
恍如若耶溪,并浴千西施。
飞鸥明灭傍沙际,挟雌抱子群翔飞。
第六桥南入灵隐,此去南屏尚多景。
岳王墓倚金沙滩,竺色三天浮髻鬟。
隔崦人家夕阳落,破帽骑驴出东郭。
寻诗何处携丝桐,美人迟我飞来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