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一湖水,借问是谁开。
识性易疏塞,得源可溯洄。
轩图略点缀,练影足徘徊。
妙契澄清义,观民有事来。
山中一湖水,借问是谁开。
识性易疏塞,得源可溯洄。
轩图略点缀,练影足徘徊。
妙契澄清义,观民有事来。
这首诗描绘了山中湖泊的静谧与深邃之美,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的交融。首先,“山中一湖水,借问是谁开。”以设问的方式引入,仿佛在探寻这湖水的由来,引人遐想。接着,“识性易疏塞,得源可溯洄。”这两句不仅描绘了湖水的清澈与源头的追溯,也暗含了对事物本质的探索与理解的不易。
“轩图略点缀,练影足徘徊。”这里运用了“轩图”这一意象,可能是指湖边的亭台楼阁,它们点缀着湖面,与湖水的倒影相互映衬,形成了一幅动人的画面。而“练影足徘徊”则生动地描绘了湖水倒影的动态美,仿佛人在其中流连忘返。
最后,“妙契澄清义,观民有事来。”这两句升华了主题,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以及对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向往。这里的“妙契”意味着深刻的共鸣与理解,而“观民有事来”则暗示了人们在欣赏自然美景时,内心会得到平静与启示,同时也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互动关系。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山中湖泊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文之思的融合,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与对生活的美好追求。
暑往钟山阿,岩幽清兴多。
薰风自南发,森松鸣弦歌。
玄猿啸白日,丹凤巢桐柯。
灵芝秀深谷,祥云盛嵯峨。
树隙观天碧,天青似绿荷。
迥间樵采木,曲涧沿珠螺。
鸟乐山深邃,予欢颜亦和。
野人逢问处,乐道正婆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