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说春台,其光如水。相对偏宜子瞻椅。
老父危坐,不觉耳闻心喜。慨然都见许,情何已。
禅榻鬓丝,绳床乌几。前辈风流要吾比。
绣江风月,鸥鹭已应知矣。几时分付到,中庵里。
公子说春台,其光如水。相对偏宜子瞻椅。
老父危坐,不觉耳闻心喜。慨然都见许,情何已。
禅榻鬓丝,绳床乌几。前辈风流要吾比。
绣江风月,鸥鹭已应知矣。几时分付到,中庵里。
这首元代刘敏中的《感皇恩》描绘了一幅文人雅集的画面。"公子说春台,其光如水",以春日高台的明亮比喻才情出众的人物,犹如流水般清澈照人。"相对偏宜子瞻椅",暗指与贤者对坐,如同苏轼般的风度,令人感到舒适。"老父危坐,不觉耳闻心喜",老者被此景深深吸引,沉醉其中,心情愉悦。
"慨然都见许,情何已",表达了对前辈的认可和敬仰,情感难以言表。接下来的几句,诗人自比为前辈们的后继者,虽已有白发但仍怀揣禅意与书卷气,"禅榻鬓丝,绳床乌几",形象地刻画了这样的生活状态。他期待自己能像前辈那样,与自然山水共赏,鸥鹭相伴,"绣江风月,鸥鹭已应知矣"。
最后,诗人期盼着这份风流雅致的生活能够早日降临到自己的居所"中庵里",流露出一种渴望融入这种文化氛围的期待。整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文人士大夫的理想生活图景,充满了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