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复中之兴已高,是非一付与春醪。
向来醉眼略四海,粗记柴桑人姓陶。
时复中之兴已高,是非一付与春醪。
向来醉眼略四海,粗记柴桑人姓陶。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方岳的作品,名为《次韵宋尚书山居·醉陶轩》。从鉴赏的角度来看,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在自然环境中的生活状态和心境。
"时复中之兴已高"一句,表达了诗人生活在山中的平淡与自得,他不再追求外界的繁华与喧嚣,而是找到了内心的满足和宁静。"是非一付与春醪"则是说将世间的评价和纷争都浸泡在春天的酒中,显然这是诗人超脱尘俗的一种表达。
"向来醉眼略四海"一句,通过醉眼观世界,意味着诗人的胸襟开阔,他的心灵之境已经超越了普通的人物关系和地域限制。"粗记柴桑人姓陶"则是说诗人虽然对世间的事物记得不多,但却还能记起远古的隐士柴桑,及其姓氏为陶。这表明诗人的心中有一份对于历史与文化的尊重和怀念。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醉酒、山居等意象,展现了诗人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和艺术追求,同时也展示了一种深厚的文化底蕴。
庭院无人处。绮情生、镇日悲秋,悄无一语。
百感填膺芒角露,恨少霓裳歌舞。
漫记忆、前身儿女。
泥雪三生重印证,谱新词、遑说推敲苦。
天有缺,石能补。生平只为多情误。
触牢愁、酩酊难浇,蓬莱易沮。
哀乐小年难自遣,只听琵琶低诉。
何处是、满庭芳树。
但愿仙风飘引去,到珠宫、重问云霞侣。
离别久,泪如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