啄耜□□□,于人哀更深。
岂缘半菽饱,宁作一芹心。
率土皆炊玉,高天不雨金。
无能持末劫,寇旱日相侵。
啄耜□□□,于人哀更深。
岂缘半菽饱,宁作一芹心。
率土皆炊玉,高天不雨金。
无能持末劫,寇旱日相侵。
这首诗描绘了农人在田间劳作的场景,表达了对农民疾苦的深切同情。诗人以“啄耜”开篇,形象地描绘了农人手持农具在田间辛勤劳作的情景。“于人哀更深”,直接点明了对农民艰辛生活的同情。接着,“岂缘半菽饱,宁作一芹心”,通过对比,强调了农民即使在食物匮乏的情况下,仍保持坚韧不屈的精神,象征着他们对生活的执着和对未来的希望。
“率土皆炊玉,高天不雨金”,进一步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背景,指出整个国家都在为粮食而努力,然而却得不到足够的财富或资源的支持,暗含了对当时社会经济状况的批判。最后,“无能持末劫,寇旱日相侵”,表达了对自然灾害频繁侵袭,人民生活日益艰难的忧虑,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无力改变现状的无奈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农民劳作场景的细腻描绘,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对底层民众疾苦的深切关注和对社会问题的忧思。
崔生秦川来,面有忧戚姿。
问生何所为,念母无巳时。
母今在何方,南海渺天涯。
涉川水增波,陟岭路多岐。
区区寸草心,不敢辞险危。
晨兴霜露零,夕息烟火微。
去去一万里,视若跬步为。
人生穹壤间,母子故相依。
胡为若鸿燕,南北相背驰。
白日行中天,宁不照所私。
愿言崇令德,远大以为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