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鱼不乐水,遇汕辄来依。
溪边蓑笠翁,智深鱼莫知。
网罟既不设,钓竿亦罢携。
萧然徒手来,一一收无遗。
幽人买鱼食,心亦怜鱼痴。
早知烹割苦,宁如在流澌。
世人岂异此,外物常见羁。
好在李斯犬,当观庄子牺。
寒鱼不乐水,遇汕辄来依。
溪边蓑笠翁,智深鱼莫知。
网罟既不设,钓竿亦罢携。
萧然徒手来,一一收无遗。
幽人买鱼食,心亦怜鱼痴。
早知烹割苦,宁如在流澌。
世人岂异此,外物常见羁。
好在李斯犬,当观庄子牺。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渔夫与鱼之间的和谐画面。诗人苏籀通过"寒鱼不乐水,遇汕辄来依",表达了鱼儿对自由的向往和对渔夫善意的依赖。接着,"溪边蓑笠翁,智深鱼莫知",渔夫以智慧和对生命的尊重,选择不设网罟和钓竿,体现出他的仁慈和自然之道。
"萧然徒手来,一一收无遗",渔夫空手而行,只取所需,展现出一种简朴而满足的生活态度。"幽人买鱼食,心亦怜鱼痴",诗人借此表达对渔夫和鱼的同情,认为两者都陷入了各自的困境,鱼被捕捉,渔夫则可能因怜悯而陷入对鱼的痴迷。
最后,诗人借"早知烹割苦,宁如在流澌",暗示鱼儿如果知道被捕捞后的痛苦,宁愿在溪水中自由游弋。他进一步指出,世人的欲望往往使他们成为外物的束缚,如同李斯之犬被富贵所困,庄子寓言中的牺牲品。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深刻,富有哲理,反映了诗人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