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题阎立本北斋较书图》
《题阎立本北斋较书图》全文
宋 / 吕谔   形式: 古风

由余入秦毁诗书,意在兵强黔首愚。

弊极煨烬几无馀,高齐风俗元自殊。

岂料乃喜知卷舒,况复是正丛冠裾。

公言所贬固不虚,我独谓其胜由余。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yánběnběizhāijiàoshū
sòng / è

yóuqínhuǐshīshūzàibīngqiángqiánshǒu

wēijìngāofēngyuánshū

liàonǎizhījuànshūkuàngshìzhèngcóngguān

gōngyánsuǒbiǎnwèishèngyóu

翻译
余入秦国焚烧诗书,目的是要军力强大百姓愚昧。
弊端达到极点,几乎只剩灰烬,齐国的风俗原本就与他国不同。
谁曾想他们会因知识的增减而欢喜,更何况是纠正官服的礼仪。
公众言论所批评的不无道理,但我个人认为这比余的策略更胜一筹。
注释
黔首:古代对百姓的称呼,泛指平民。
弊极:弊端达到极点。
煨烬:烧剩下的灰烬,比喻残存的事物。
风俗:社会风气或习惯。
卷舒:这里指知识的增减。
正丛冠裾:纠正官服的礼仪,代指整顿社会秩序。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吕谔的作品,名为《题阎立本北斋较书图》。诗中描述了诗人于秦地毁去诗书的行为,这一举动蕴含着对军事力量的重视和对边疆民族政策的鄙视态度。"黔首愚"指的是秦地边陲之民,诗人认为他们未开化,需要以武力征服。

诗中“弊极煨烬几无馀”一句,形象地描绘了诗书被焚毁的景象,表达了一种文化的断裂与消亡。"高齐风俗元自殊"则强调了秦地与其他地区在风俗上的差异性,暗示着地域文化的多样性和难以融合。

接下来的“岂料乃喜知卷舒”一句,表达了一种出乎意料的惊喜之情,诗人似乎对这种文化消亡的场景感到某种解脱或满足。"况复是正丛冠裾"则进一步描绘了这种解脱的情感,仿佛在文化的断裂中找到了新的开始。

最后两句“公言所贬固不虚,我独谓其胜由余”表达了诗人对这一事件的个人看法。这里的“公言所贬”可能指的是社会上对这种行为的普遍批评,而“我独谓其胜由余”则显示出诗人独特的见解,认为这种文化的断裂和重生比简单的毁弃更有意义。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书被焚毁的情景,反映了作者对军事、边疆政策以及地域文化差异的思考,同时也表达了一种个人对于文化变迁的独特感受。

作者介绍

吕谔
朝代:宋

秀州嘉兴人。真宗天禧初进士。仁宗天圣、景祐间弟吕询、吕评相继及第,皆有名于时。
猜你喜欢

止园主人以双鹤诗三章见示用来韵奉酬病目命笔不足存也·其二

雕笼载自凤台城,共喜胎仙下玉清。

宛颈联拳三岛梦,长鸣轩步九霄情。

尝留瓜漆数行字,欲震雷门万里声。

好语樊篱诸燕雀,休跨鲲运与鹏程。

(0)

止园主人以双鹤诗三章见示用来韵奉酬病目命笔不足存也·其一

慈恩塔院赋诗还,来集名园水竹间。

不是淳于遗楚国,曾为子晋别缑山。

毰毸映月林披缟,毳氄粘花玉染斑。

长奉主人千岁乐,巢云登木伴云间。

(0)

制府姚江王公疏荐地方人才谬以见及注曰原任贵州平越府知府张萱学穷二酉胸富五车岭南开著述之宗天北起斗山之望即未报闻第草莽之臣获以姓名从诸名流入公夹袋亦感恩知己矣赋此寄谢·其四

孤影伤弓铩羽翰,绕林今幸一枝安。

素餐曾饱侏儒粟,短发休弹贡氏冠。

自信初衣胜单绞,岂将手板换纶竿。

戋戋束帛何须问,避世墙东已考槃。

(0)

上董长驭督学·其三

笔为麟角橐为荷,倚杖蓬莱一浩歌。

玄构九霄开日月,灵源万派决江河。

天人不用陈三策,文学还应首四科。

锡我百朋何以报,杨舟汎汎赋菁莪。

(0)

辛酉又二月以诗代书重订宝安诸君子罗浮之游倘能结伴寻春便当移舟候驾乘兴勿如剡曲质言请以平原·其四

汎汎晴光杜若洲,美人能否共移舟。

东皇已展中和节,我辈何妨汗漫游。

造次莺花须领略,清嘉风日足彝犹。

主人四百三十二,一主期君一日留。

(0)

正月十四夜曝书台候月不至

春游午夜正蹁跹,秉烛登台思黯然。

尘匣未开天上镜,星桥惟放火中莲。

歌声舞影争相媚,雨意云情转可怜。

怪底嫦娥亦羞涩,清光不到酒尊前。

(0)
诗词分类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诗人
范景文 夏言 郑谷 汪藻 朱淑真 严遂成 虞集 龚诩 吴文英 卢纶 王柏 方孝孺 刘长卿 谢翱 权德舆 皎然 徐祯卿 姚合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