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人何处倚渔竿,百顷清潭浸碧寒。
不动一波疑水定,中涵万象觉天宽。
山将螺髻堆铜镜,月借玻瓈现玉盘。
莫作窈深无底看,是间应有卧龙蟠。
幽人何处倚渔竿,百顷清潭浸碧寒。
不动一波疑水定,中涵万象觉天宽。
山将螺髻堆铜镜,月借玻瓈现玉盘。
莫作窈深无底看,是间应有卧龙蟠。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深远的山水画面,体现了宋代理学家姚勉对道家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景色的赞赏。首句“幽人何处倚渔竿”,以“幽人”(隐士)的形象,暗示了诗人对超脱尘世的向往,他想象着那位隐者在碧潭边悠然垂钓的画面。
“百顷清潭浸碧寒”进一步描绘了潭水的清澈与寒冷,给人以清凉宁静之感。接下来,“不动一波疑水定”,通过静态的水面,传达出一种禅意,仿佛连水波都停止了流动,象征着心境的平静与定力。
“中涵万象觉天宽”则寓言丰富,水中的倒影仿佛包容了天地万物,让人感受到宇宙的广阔和内心的开阔。山峦如螺髻般环绕,如同铜镜中的倒影,月亮映照在潭面,犹如玉盘,增添了神秘与诗意。
最后两句“莫作窈深无底看,是间应有卧龙蟠”,提醒读者不要仅从表面看到潭水的深邃,暗示其中可能隐藏着未被发掘的深意或才华,犹如潜藏的卧龙等待时机腾飞。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碧潭的景色,寓言丰富,既展现了自然之美,也寄寓了诗人的人生哲理和对隐逸生活的理想追求。
沉香亭北梦魂赊,惊见祥云七宝车。
穷孟尝君空好客,病维摩老不禁花。
玉峰点寥廓,霄汉疑可梯。
玉水环城阴,滟滟方拍堤。
层台擅二美,吾策时一携。
何当蜡我屐,更欲照以犀。
尘劳不相赦,竟类穷途迷。
我生麋鹿尔,不羡驾辂骊。
向来丘壑怀,语发人所诋。
长安黑头公,玉勒朝金闺。
山林出戏言,广已无端倪。
谁收遮日手,归把耕雨犁。
纷纷尘土中,等是舞瓮鸡。
颇闻山水间,幽子饭藿藜。
行当践此语,绝境同攀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