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丈开田说大义,理事圆融无不备。
梵音清彻十方闻,草树锄锹皆耸起。
末后双拳再展开,拖泥带水为痴呆。
船流到岸五千里,刻舟求剑徒悠哉。
百丈开田说大义,理事圆融无不备。
梵音清彻十方闻,草树锄锹皆耸起。
末后双拳再展开,拖泥带水为痴呆。
船流到岸五千里,刻舟求剑徒悠哉。
这首诗名为《颂古四十四首(其八)》,作者是宋代的佛教僧侣释法泰。诗中以农耕场景寓言佛法之理,形象生动。"百丈开田说大义"描绘了高僧在广阔的田野上讲解深奥的大道理,"理事圆融无不备"则强调佛法的全面性和包容性,如同田间的万事万物都能从中领悟到智慧。
"梵音清彻十方闻",通过梵呗的声音传播佛法的清净,使得远近都能听到,暗示佛法的普度众生。接下来的"草树锄锹皆耸起",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听者心领神会,连草木农具都仿佛有了灵性。
"末后双拳再展开",可能象征着修行到最后,放下执着,"拖泥带水为痴呆"则批评那些执着于形式的人,未能真正领悟佛法真谛。"船流到岸五千里"比喻人生的旅程,"刻舟求剑徒悠哉"则讽刺那些不知变通,像刻舟求剑的人一样,无法找到真理。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日常农事为载体,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佛法的智慧和修行的境界,富有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