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春夜》
《春夜》全文
隋朝 / 虞世南   形式: 五言绝句  押[灰]韵

春苑月裴回,竹堂侵夜开。

惊鸟排林度,风花隔水来。

(0)
注释
裴回:即徘徊。
翻译
春天的林苑里,月自天穹缓缓移动,而竹林掩映下的厅堂在夜色中打开了。
喧闹声惊起林间宿鸟,掠过林子穿飞而去,而花香则隔着春水远远地送将过来。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夜景象,通过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春天夜晚之美的独特感受。

“春苑月裴回”中的“春苑”,可以理解为春天的草地,“月裴回”则是指月光如同织物般覆盖在草地上,给人一种温柔、静谧的感觉。这里已初露诗人的意境,以月亮和夜色为背景,营造出一片宁静的氛围。

“竹堂侵夜开”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氛围。“竹堂”是指竹林中的小屋或书房,“侵夜开”表明随着夜的深入,这个位于竹林之中的空间逐渐展现其神秘面貌。竹声在夜晚似乎更加清晰,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

“惊鸟排林度”中“惊鸟”指的是被突发事件惊起的鸟儿,“排林度”则是这些鸟儿纷纷飞过树梢的景象。这两句通过描写惊起的鸟儿,传达出一种生机勃勃之感,也间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中生命活力的一种赞美。

最后,“风花隔水来”中的“风花”指的是随着春风飘散的花瓣,而“隔水来”则是说这些花瓣甚至能够跨过水面,传递到诗人所在之处。这不仅描绘了景色,也象征着远方美好事物的到来。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春夜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深切感受和艺术表达,同时也让读者仿佛置身于这宁静而又生动的夜晚之中。

作者介绍
虞世南

虞世南
朝代:隋朝   字:伯施   籍贯:越州余姚(今浙江省慈溪市观海卫镇鸣鹤场)   生辰:558年-638年7月11日

虞世南(558年-638年7月11日),字伯施,汉族,越州余姚(今浙江省慈溪市观海卫镇鸣鹤场)人。南北朝至隋唐时期书法家、文学家、诗人、政治家,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陈朝太子中庶子虞荔之子、隋朝内史侍郎虞世基之弟。虞世南善书法,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合称“初唐四大家”。日本学界称欧阳询、褚遂良、虞世南为“初唐三大家”。其所编的《北堂书钞》被誉为唐代四大类书之一,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类书之一。原有诗文集三十卷,但已散失不全。民国张寿镛辑成《虞秘监集》 四卷。 
猜你喜欢

杂曲歌辞·春江曲

春江无云潮水平,蒲心出水凫雏鸣。
长干夫婿爱远行,自染春衣缝已成。
妾身生长金陵侧,去年随夫住江北。
春来未到父母家,舟小风多渡不得。
欲辞舅姑先问人,私向江头祭水神。

(0)

和韦开州盛山十二首·茶岭

紫芽连白蕊,初向岭头生。
自看家人摘,寻常触露行。

(0)

横吹曲辞·陇头(一曰陇头水)

陇头已断人不行,胡骑夜入凉州城。
汉家处处格斗死,一朝尽没陇西地。
驱我边人胡中去,散放牛羊食禾黍。
去年中国养子孙,今著毡裘学胡语。
谁能更使李轻车,收取凉州属汉家。

(0)

杂歌谣辞·吴楚歌(一曰燕美人歌)

庭前春鸟啄林声,红夹罗襦缝未成。
今朝社日停针线,起向朱樱树下行。

(0)

送朱庆余及第归越

东南归路远,几日到乡中。
有寺山皆遍,无家水不通。
湖声莲叶雨,野气稻花风。
州县知名久,争邀与客同。

(0)

和李仆射雨中寄卢、严二给事

郊原飞雨至,城阙湿云埋。
迸点时穿牖,浮沤欲上阶。
偏滋解箨竹,并洒落花槐。
晚润生琴匣,新凉满药斋。
从容朝务退,放旷掖曹乖。
尽日无来客,闲吟感此怀。

(0)
诗词分类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诗人
张涤华 邓缵先 邵元冲 南怀瑾 李根源 张其锽 李四光 陈布雷 任援道 陶博吾 顾学颉 陈迩冬 吴梅 仇亮 王冷斋 陈衡恪 邱清泉 陈柱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