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诗书日,六十轩冕年。
名山极历览,胜地殊留连。
幽厓耸绝壁,洞穴泻飞泉。
金河知證果,石室乃安禅。
夜梵闻三界,朝香彻九天。
山阶步皎月,涧户听凉蝉。
市朝沾草露,淮海作桑田。
何言望钟岭,更复切秦川。
十五诗书日,六十轩冕年。
名山极历览,胜地殊留连。
幽厓耸绝壁,洞穴泻飞泉。
金河知證果,石室乃安禅。
夜梵闻三界,朝香彻九天。
山阶步皎月,涧户听凉蝉。
市朝沾草露,淮海作桑田。
何言望钟岭,更复切秦川。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修行者在名山中修炼的景象。"十五诗书日,六十轩冕年"表明诗人已经研读了许多年的佛经,并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名山极历览,胜地殊留连"则是对所居之山的赞美之词,显示出诗人对于这片修行之地的喜爱与依恋。
"幽厓耸绝壁,洞穴泻飞泉"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山中险峻而又神秘的自然景观。"金河知證果,石室乃安禅"则是对修行成果的暗示和居所的平静之处。
"夜梵闻三界,朝香彻九天"透露出诗人在寂静中与宇宙精神世界的沟通,而非凡尘俗世。"山阶步皎月,涧户听凉蝉"则是对夜晚诗人行走于月光之中的情景描写,以及清晨聆听自然之声。
"市朝沾草露,淮海作桑田"表达了诗人对于尘世的超然与淡泊,也反映出诗人的心境已远离红尘。最后两句"何言望钟岭,更复切秦川"则是在表达对更深山中修行之地的向往,以及对某一特定地方(可能是古代名山)的怀念。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示了诗人对于佛法的追求与个人精神世界的探索。
槐花忙过举子閒,旧游忆在夷门山。
玉堂会见郭熙画,拂拭缣素尘埃间。
楚天极目江天远,枫林渡头秋思晚。
烟中一叶认扁舟,雨外数峰横翠巘。
淮安客宦踰三霜,云梦泽连襄汉阳。
平生独不见写本,惯饮山绿餐湖光。
老来思归真日日,梦想林泉对华发。
丹青安得此一流,画我横筇水中石。
久闻高阳胜,近在汝州侧。
跂予三年望,我愿今卒获。
烟云函两山,台殿开半壁。
解鞍高林下,仰视怯登陟。
苍松盘老枝,矫矫入檐隙。
微风韵其上,落耳寒恻恻。
枇杷两高树,中国所未识。
叶间青实骈,大与蜀土敌。
我来暮暮后,花草已狼籍。
不见踯躅红,西岩向人碧。
出门步榛荟,微径不可索。
援篱下幽涧,剥藓题苍石。
鸟啼无定音,虎斗有遗迹。
石台平挺挺,野竹瘦历历。
主人尉下邑,奔走困符檄。
喜我萧散人,幽奇共搜剔。
息阴时一憩,贪胜还自力。
归时山气冷,草露湿游屐。
举手谢峰峦,高秋复来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