篙师倚棹傍寒芦,力倦操持不受呼。
多少行人将有适,不知谁是仲尼徒。
篙师倚棹傍寒芦,力倦操持不受呼。
多少行人将有适,不知谁是仲尼徒。
这首明代诗人史谨的《龙潭八景(其四)柳湾待渡》描绘了一幅秋水边的场景。诗人通过"篙师倚棹傍寒芦",形象地刻画了船夫疲惫地倚靠在芦苇旁的情景,显示出他的辛劳和无人问津的状态。"力倦操持不受呼"进一步强化了船夫的艰辛,他尽管疲惫不堪,却无人呼唤或请求帮助。接下来,诗人借"多少行人将有适"暗示了过往行人的繁忙和冷漠,他们各自赶路,没有注意到这位辛苦的篙师,更不知道其中可能隐藏着一位像孔子那样的贤者。整首诗寓言深刻,表达了对底层劳动者被忽视的感慨,以及对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冷漠关系的批判。
中秘法书之积,自淳化至于崇观富矣,而未加别也。
翰墨博雅之能,自刘米逮于道祖著矣,而未多阅也。
伯牙之珍,百世知音。
伟奇能之表表,本和乐之愔愔。
予尝叹太平之盛际,士大夫可以尽其好尚之心,盘薄时清,彷徉书淫。
彼何预于帝力,殆有类乎鱼鸢之在天渊,各自得以遂其高深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