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台百尺临苍茫,白云渺渺溪泱泱。
松垂一枝去地近,草碧千里兼天长。
有时岩顶起清籁,何物涧边生异香。
操铅点易者谁子,老矣羲文心未忘。
高台百尺临苍茫,白云渺渺溪泱泱。
松垂一枝去地近,草碧千里兼天长。
有时岩顶起清籁,何物涧边生异香。
操铅点易者谁子,老矣羲文心未忘。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而幽静的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美妙与深邃。诗人站在高台之上,俯瞰广袤的天地,白云与溪流在远方交织,构成了一幅动人心魄的景象。松树的一枝似乎触手可及,而远处的草地则延伸至天际,绿意盎然。岩顶传来清脆的声音,仿佛是自然界的低语,而涧边飘散出的异香,更添了几分神秘与诱惑。
诗中“操铅点易者谁子”一句,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古代的占卜术联系起来,暗示了诗人对古代智慧的向往与追寻。"老矣羲文心未忘"则表达了诗人虽已年迈,但对《周易》等古代经典学问的热爱与执着并未消减,体现了他对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感和不懈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描绘了自然之美,也蕴含了诗人对知识、智慧以及内心世界的深刻思考,展现了明代文人对自然与人文之间和谐关系的探索与感悟。
檐花残雨,廊叶新霜,愁闻秋尽啼蛩。
水石高閒琴尊,岁晚稀逢。
隔江乱云催暝,卧空山,独对寒松。
倦游感,话辽天,归鹤湘浦来鸿。
一梦惊尘汉阙,记金坡,剑履折槛家风。
清浅蓬莱,仙槎换了渔篷。
栖栖五湖心事,放虚舟、伴老云东。
正凄悄,见斜阳、天外数峰。
别梦催秋,游情展日,倦吟馀力。
听雨残尊,檐花汎湘碧。
书期间阻,空伫想、淞滨幽客。
音寂,江燕晚栖,觅巢林休息。
京尘故陌,满眼骄云,诗狂久声藉。
飘零恨似去国,旷南北。
可忆乱离山水,老境不堪重历。
算压装缃素,添作一江行色。
放愁地,说与沧江旧曲谁重理。
纵翠纱笼句,白雪笑我,仙才空费。
又故山归后,残春事与浮名委。
镇断送明日,陌上看花閒泪。向清波底。
见文章、流锦名花,诉尽东风,零落旧味。
堪嗟冶叶倡条,傍凡门、艳数桃李。
恨迢迢,拌玉剑埋云,金刀断水。
料得西楼月,窥人还自憔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