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卷知何代,咸云是古书。
但教余见扩,何必宋人馀。
濡墨补残字,熏芸辟蠹鱼。
豁然糟粕外,先哲若同居。
一卷知何代,咸云是古书。
但教余见扩,何必宋人馀。
濡墨补残字,熏芸辟蠹鱼。
豁然糟粕外,先哲若同居。
这首诗《古书》由清代诗人戴亨所作,通过对一本古书的描述,展现了对古代文化的深深敬仰与探索精神。
首句“一卷知何代”,以疑问的语气提出,引出对古书年代的未知与好奇。接着,“咸云是古书”一句,表明众人皆认为此书为古代之物,流露出对古籍的普遍认同和尊重。然而,诗人并不满足于他人的共识,而是提出“但教余见扩,何必宋人馀”,意即只要能从中获得知识与启发,不必拘泥于是否出自宋代。这体现了诗人对知识的渴望与开放态度,不局限于某一时代或学派。
接下来,“濡墨补残字,熏芸辟蠹鱼”描绘了修复古书的过程,通过润湿墨水修补残缺的文字,用芸草熏香驱除蛀虫,展现了对古籍保护的细致与用心。这一细节不仅体现了对文化遗产的珍视,也暗示了古书背后蕴含的历史价值与文化意义。
最后,“豁然糟粕外,先哲若同居”表达了阅读古书后的感悟。在超越了表面的琐碎与杂乱之后,仿佛与古代的智者们共同生活,感受到了他们的思想与智慧。这种超越时空的对话,展现了古书作为桥梁,连接着过去与现在,让读者得以窥见历史深处的智慧与光芒。
综上所述,《古书》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古籍的深厚情感与深刻思考,以及对古代文化的敬仰与探索精神。诗中不仅赞美了古书的价值,更强调了知识传承的重要性,以及跨越时间与空间的智慧交流的可能性。
花泥絮浪,春怀如酒。
书卷炉熏梦清昼。
唤玉京稳携手松乔,飞光里,笑傲白云林岫。
仙人犹狡狯,酒雪吹冰,声落星河翠蛟走。
问箬下留丹,别已千年,华表鹤、亦归来否。
有洞口、桃花识刘郎,共一笑相迎,朱颜如旧。
腰刀首帕从军,戍楼独倚闲凝眺。
中原气象,狐居兔穴,暮烟残照。
投笔书怀,枕戈待旦,陇西年少。
叹光阴掣电,易生髀肉,不如易腔改调。
世变沧海成田,奈群生、几番惊扰。
干戈烂漫,无时休息,凭谁驱扫。
眼底山河,胸中事业,一声长啸。
太平时、相将近也,稳稳百年燕赵。
少年有志封侯,弯弓欲挂扶桑外。
一朝敛缩,萧然清兴,了无拘碍。
袖里阴符,枕中鸿宝,功名蝉蜕。
看舌端霹雳,剧谈玄妙,人间世、疑无对。
阆苑醉乡佳处,想当年、绿阴犹在。
君仙寄语,不须点勘,鬼神功罪。
碧海千寻,赤城万丈,风高浪快。
待踞龟食蛤,相期汗漫,与烟霞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