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璧承家好弟兄,至今乡里忆持平。
早逢兵乱真能养,晚避徵书不爱名。
流水青山遗旧隐,白云芳草閟新茔。
相思岂必曾相识,一读铭文已怆情。
金璧承家好弟兄,至今乡里忆持平。
早逢兵乱真能养,晚避徵书不爱名。
流水青山遗旧隐,白云芳草閟新茔。
相思岂必曾相识,一读铭文已怆情。
这首诗是明代杨士奇所作的《挽孙子充》,通过对孙子充生平事迹的追忆,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哀悼与怀念之情。
首联“金璧承家好弟兄,至今乡里忆持平”,赞美孙子充兄弟二人承继家族荣耀,品德高尚,至今仍被乡里人们铭记。这里运用了“金璧”这一象征富贵和尊荣的词汇,强调了孙子充家族的显赫地位,同时也暗示了其兄弟间的深厚情谊。
颔联“早逢兵乱真能养,晚避徵书不爱名”,描述了孙子充在早年遭遇战乱时,能够坚守本心,不为乱世所动;晚年面对征召,他选择避开,不追求虚名。这两句通过对比,展现了孙子充淡泊名利、坚守内心的原则,以及在逆境中保持自我品格的高尚品质。
颈联“流水青山遗旧隐,白云芳草閟新茔”,以自然景物象征孙子充的归隐生活。流水、青山代表了宁静与自然之美,白云、芳草则寓意着超脱与纯洁。这两句不仅描绘了孙子充生前隐居生活的宁静与美好,也预示着他去世后安息之地的祥和与宁静。
尾联“相思岂必曾相识,一读铭文已怆情”,点明了诗人对孙子充的深切思念,并非因为曾经的相识,而是通过阅读墓志铭文,便已感受到内心的悲痛与哀思。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逝者深沉的情感,以及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深情地描绘了孙子充的一生及其逝世后的哀悼之情,展现了其高尚的人格魅力和诗人对生命的深刻思考。
钦州命下,太夫人宜有万里之忧。正以不孝跽谢。
太夫人慨然自慰且有义命之诫。
拜违之旦,又戒家人以勿泣为送,直沽舟中韵以记之。
临别慈亲意,分明义割恩。
是非如可辩,得丧岂须论。
在汝须安命,诸孙足应门。
古来轲母训,何必胜斯言。
荡吟声、画桥前后,扁舟如在银汉。
时艰不遂封侯志,也算拥城南面。聊自遣。
君莫怅、广文官冷投闲散。愁眉暂展。
认几点苍山,几枝疏柳,青到看书眼。
篷窗静,小坐横陈万卷。黄童惭未窥见。
嫏嬛福地留清梦,却趁藕花风便。帘半卷。
更补写、添香小影神仙眷。鸣舷去缓。
正弟子携尊,渔郎问字,相望暮云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