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挽孙子充》
《挽孙子充》全文
明 / 杨士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金璧承家好弟兄,至今乡里忆持平。

早逢兵乱真能养,晚避徵书不爱名。

流水青山遗旧隐,白云芳草閟新茔。

相思岂必曾相识,一读铭文已怆情。

(0)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杨士奇所作的《挽孙子充》,通过对孙子充生平事迹的追忆,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哀悼与怀念之情。

首联“金璧承家好弟兄,至今乡里忆持平”,赞美孙子充兄弟二人承继家族荣耀,品德高尚,至今仍被乡里人们铭记。这里运用了“金璧”这一象征富贵和尊荣的词汇,强调了孙子充家族的显赫地位,同时也暗示了其兄弟间的深厚情谊。

颔联“早逢兵乱真能养,晚避徵书不爱名”,描述了孙子充在早年遭遇战乱时,能够坚守本心,不为乱世所动;晚年面对征召,他选择避开,不追求虚名。这两句通过对比,展现了孙子充淡泊名利、坚守内心的原则,以及在逆境中保持自我品格的高尚品质。

颈联“流水青山遗旧隐,白云芳草閟新茔”,以自然景物象征孙子充的归隐生活。流水、青山代表了宁静与自然之美,白云、芳草则寓意着超脱与纯洁。这两句不仅描绘了孙子充生前隐居生活的宁静与美好,也预示着他去世后安息之地的祥和与宁静。

尾联“相思岂必曾相识,一读铭文已怆情”,点明了诗人对孙子充的深切思念,并非因为曾经的相识,而是通过阅读墓志铭文,便已感受到内心的悲痛与哀思。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逝者深沉的情感,以及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深情地描绘了孙子充的一生及其逝世后的哀悼之情,展现了其高尚的人格魅力和诗人对生命的深刻思考。

作者介绍
杨士奇

杨士奇
朝代:明   字:士奇   号:东里   籍贯:江西泰和(今江西泰和县澄江镇)   生辰:1366~1444

杨士奇(1366~1444),明代大臣、学者,名寓,字士奇,以字行,号东里,谥文贞,汉族,江西泰和(今江西泰和县澄江镇)人。官至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历五朝,在内阁为辅臣四十余年,首辅二十一年。与杨荣、杨溥同辅政,并称“三杨”,因其居地所处,时人称之为“西杨”。“三杨”中,杨士奇以“学行”见长,先后担任《明太宗实录》、《明仁宗实录》、《明宣宗实录》总裁。 
猜你喜欢

浣溪纱·其一春闺

柳暖花寒雨似酥。流莺和梦觉来无。

东风料峭捲虾须。欲觅潇湘屏上路。

楚山如黛少双鱼。口脂慵点镜中朱。

(0)

丁亥南山登高·其三

忽惊佳节是重阳,旋买村醪旋拨忙。

烂醉已拚明日了,任他人笑使君狂。

(0)

过潼关

白头关吏诘来情,惭愧人人识姓名。

却说防秋曾到处,肃州尽是镇边城。

(0)

临别

钦州命下,太夫人宜有万里之忧。正以不孝跽谢。

太夫人慨然自慰且有义命之诫。

拜违之旦,又戒家人以勿泣为送,直沽舟中韵以记之。

临别慈亲意,分明义割恩。

是非如可辩,得丧岂须论。

在汝须安命,诸孙足应门。

古来轲母训,何必胜斯言。

(0)

春日杂兴和陈宣之韵·其一

嗟嗟荆山玉,璞中美不扬。

不殊瓦与砾,弃置官道傍。

一朝秦相国,琢成龙凤章。

沐浴献天子,千载仰馀光。

(0)

摸鱼儿.题琴斋西湖掌书图

荡吟声、画桥前后,扁舟如在银汉。

时艰不遂封侯志,也算拥城南面。聊自遣。

君莫怅、广文官冷投闲散。愁眉暂展。

认几点苍山,几枝疏柳,青到看书眼。

篷窗静,小坐横陈万卷。黄童惭未窥见。

嫏嬛福地留清梦,却趁藕花风便。帘半卷。

更补写、添香小影神仙眷。鸣舷去缓。

正弟子携尊,渔郎问字,相望暮云远。

(0)
诗词分类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诗人
王易简 李邕 欧阳询 陶弘景 宋玉 滕斌 潘良贵 刘彻 王鼎 冯惟讷 程元凤 孙绰 顾景星 丘为 阴铿 高蟾 韩亿 鱼玄机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