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思半载。梦里容颜在。霎地相逢。
犹道容颜是梦中。相依半晌。难定悲欢状。
道是欢多。霎地分离又奈何。
相思半载。梦里容颜在。霎地相逢。
犹道容颜是梦中。相依半晌。难定悲欢状。
道是欢多。霎地分离又奈何。
这首诗《阳春令》由清代诗人姚燮所作,以细腻的情感描绘了相思之人的内心世界。诗中通过一系列情感波动的描述,展现了主人公对爱人的深切思念与短暂相聚后的复杂心情。
首句“相思半载”点明了主人公经历了半年的思念之苦,为全诗奠定了情感基调。接下来,“梦里容颜在”一句,将思念之情具象化,仿佛爱人就在梦中陪伴,虽非现实却能慰藉心灵。然而,“霎地相逢”时,却发现“犹道容颜是梦中”,现实与梦境交织,让人分不清真实与虚幻,体现了情感的错综复杂。
“相依半晌”描绘了两人难得的相聚时光,但“难定悲欢状”则揭示了相聚的短暂与未来的不确定性,让人心生忧愁。最后,“道是欢多”是对相聚时快乐的肯定,但紧接着的“霎地分离又奈何”则表达了面对离别的无奈与痛苦,情感的起伏跌宕,令人动容。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巧妙的情节转折,展现了相思之人的内心世界,以及爱情中的甜蜜与苦涩,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
痴霭顽阴,风扫尽、安排今夕。
便放出、一轮金镜,皎然虚碧。
照彻肺肝明似水,是中空洞无他物。
倚亭皋、搔首问天公,天应识。
人共景,都非昔。
君共我,俱成客。
且相逢一笑,笙歌箫笛。
老去可怜杯酒减,醉来谩把阑干拍。
便明朝、烟水挂征帆,还相忆。
借问如何,春能好、客怀偏恶。
消遣底、闲言闲语,近都慵作。
岁月从今休点检,江湖自古多流落。
倚危亭、目断野云边,孤舟泊。
人事改,人情薄。
退后步,争先著。
且开尊洗盏,为君斟酌。
拂拭凤凰池上景,凄凉猿鹤山中约。
更东阳、憔悴到腰围,浑如削。
为问人生,□要足、何时是足。
这个底、蜗名蝇利,但添拘束。
便使积官居鼎鼎,假饶累富堆金玉。
似浮埃、抹电转头空,休迷局。
分已定,心能服。
宛句畔,昭亭曲。
有水多於竹,竹多於屋。
闲看白云归岫去,静观倦鸟投林宿。
那借来、拍板与门槌,休掀扑。
试马东风,且来问、南枝消息。
正小墅、几株斜倚,数花轻拆。
自有山中幽态度,谁知世上真颜色。
叹君家、五岭我双溪,俱成客。
长塞管,孤城笛。
天未晓,人犹寂。
有几多心事,露清月白。
好把寒英都放了,莫教春讯能占得。
问竹篱、茅舍景如何,惟渠识。
玛璃冈头,左酾酒、右持螯食。
怀旧处,磨东冶剑,弄清溪笛。
望里尚嫌山是障,醉中要卷江无滴。
这一堆、心事总成灰,苍波客。
叹俯仰,成今昔。
愁易揽,欢难觅。
正平芜远树,落霞残日。
自笑频招猿鹤怨,相期早混渔樵迹。
把是非、得失与荣枯,虚空掷。
唤出山来,把鸥鹭、盟言轻食。
依旧是、江涛如许,雨帆烟笛。
歌罢莫愁檀板缓,杯倾白堕琼酥滴。
但惊心、十六载重来,征埃客。
秋风鬓,应非昔。
夜雨约,聊相觅。
叹主恩未报,无多来日。
故国千年龙虎势,神州万里鼪鼯迹。
笑谢儿、出手便呼卢,摴蒱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