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宦如饴亦有人,未闻奔走病中身。
肯抛北牗三竿日,远趁东华十丈尘。
客去重关悲断雁,魂归故国泣迷津。
谁云日远长安近?咫尺天门不可亲。
甘宦如饴亦有人,未闻奔走病中身。
肯抛北牗三竿日,远趁东华十丈尘。
客去重关悲断雁,魂归故国泣迷津。
谁云日远长安近?咫尺天门不可亲。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邓云霄所作的《哭陈仪翔年兄十二首》中的第四首,表达了一位朋友去世后,诗人内心的哀痛与怀念之情。
首联“甘宦如饴亦有人,未闻奔走病中身”,以“甘宦”比喻为官之苦,却有人乐此不疲,反问为何在病中仍不闻有人因公务而奔波劳累,暗含对逝者生前辛劳的感慨。
颔联“肯抛北牗三竿日,远趁东华十丈尘”,描述了逝者生前为了追求功名利禄,不惜抛家弃业,远赴京城,日夜兼程,形象地表现了其为官生涯的艰辛与执着。
颈联“客去重关悲断雁,魂归故国泣迷津”,通过“断雁”和“迷津”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逝者的深切怀念与哀悼。雁南飞时,孤雁悲鸣,象征着逝者离世后的孤独与哀伤;“迷津”则暗示了诗人对逝者归途的迷茫与不舍。
尾联“谁云日远长安近?咫尺天门不可亲”,以“长安”代指京城,表达了对逝者虽近在咫尺却无法相见的无奈与痛苦。最后一句“咫尺天门不可亲”更是将这种情感推向高潮,强调了生死相隔的残酷现实,以及诗人内心深处的悲痛与遗憾。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逝者生前经历的描绘和对死后哀思的抒发,展现了深厚的人情味和对生命无常的深刻思考。
山中栗正熟,坼苞满田畛。
蒸燖拌酱椒,侑酒滋芳辛。
醉中有陶苏,颇洗战国秦。
山气忽苍凉,炊香爱松薪。
近邻过朱马,数见弥情亲。
虽止桑麻言,不杂朝市尘。
一丘万事旧,开卷时汲新。
冷月与朝阳,皓皓同昏晨。
片端且论定,真作山中人。
泗滨非瘴乡,万户带病色。
生涯恃罂粟,一收胜再熟。
自从著严令,辍耕稍畏缩。
城厢复穷搜,繁灯夜争匿。
厉禁行如风,窳器亦不鬻。
知弃以为取,谋国有常策。
不修邻所利,蓄计且予毒。
奈何遣专司,色喜忽捧檄。
民间疾未瘳,官办沈犹拾。
饮鸩甘如饴,贪天誇己力。
坐令刚制心,为此一挫抑。
位卑言有罪,感叹了何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