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公早许济时才,少主恩缘数世来。
跋扈强藩能驾驭,艰难天宪复昭回。
六年行意身何憾,万死投荒世可哀。
莫诮平泉犹未达,我心陵谷尚难灰。
晋公早许济时才,少主恩缘数世来。
跋扈强藩能驾驭,艰难天宪复昭回。
六年行意身何憾,万死投荒世可哀。
莫诮平泉犹未达,我心陵谷尚难灰。
这首诗是清代末期诗人陈曾寿所作的《咏史二首》中的第一首。诗人以晋公(可能指的是唐代的李德裕)为原型,赞扬他的治世之才和对国家的忠诚。首句“晋公早许济时才”表达了对晋公早年即展现的济世救时能力的肯定,而“少主恩缘数世来”则暗示了他与多位君主的深厚关系。
接下来,“跋扈强藩能驾驭”描绘了晋公在面对强大藩镇时展现出的驾驭能力,显示了他的政治手腕。“艰难天宪复昭回”进一步强调他在国家危难之际,力挽狂澜,恢复了法律的尊严。
“六年行意身何憾”表达了晋公在位期间虽历经艰辛,但无怨无悔,即使被贬偏远之地,也坚守信念。“万死投荒世可哀”则流露出对晋公遭遇的同情,认为他的付出并未得到应有的回报。
最后两句“莫诮平泉犹未达,我心陵谷尚难灰”,诗人劝诫人们不要嘲笑晋公的境遇尚未达到理想(平泉,可能指隐居之地),因为晋公的忠诚之心如山谷般深沉,不会因外在困境而改变。
整体来看,这首诗是对一位忠臣的深情赞颂,同时也寓含了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