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蔓短于蓬,卑栖怯晚风。
祇缘头白早,无处入芳丛。
疏蔓短于蓬,卑栖怯晚风。
祇缘头白早,无处入芳丛。
这首诗名为《白头翁》,是元末明初诗人张昱所作。诗中以白头翁(一种常见的老年鸟类)为象征,形象地描绘了一位年迈者的境遇。"疏蔓短于蓬",比喻人的衰老,身躯如同稀疏的蔓草不如蓬草坚韧;"卑栖怯晚风",写出了老者对晚年的畏惧和孤独,像鸟儿般在低处栖息,害怕强劲的晚风。"祇缘头白早",直接点出白头翁的形象,暗示了诗人自身的早衰;"无处入芳丛",则表达了诗人对青春不再、无法再融入热闹或美好的情境的感慨。整体上,这首诗寓言性强,富有深沉的人生哲理。
繁华如许,绢素是谁题?
晴光好,香尘动,暖烟迷,障锦泥。
都趁芳菲景,连画舸,随雕毂,夷门外,樊楼下,傍长堤。
回首望中何处,天津近,杨柳春旗。
看红襟飘拂,碧草正萋萋。翠袖罗衣,水边携。
对杯中酒,贪歌舞,东风缓,落红稀。
扑蝶罢,听莺去,共依依。
醉难归,谁省春明梦,传蜡烛,禁垣西。
梨雪尽,饧策换,旧游非。
欲问宣和遗事,惊心又、蕃马频嘶。
向七陵魂断,挥涕夕阳低,花外鹊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