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垂古色映柴门,千古传家事具存。
此世只除君父外,不曾重受别人恩。
天垂古色映柴门,千古传家事具存。
此世只除君父外,不曾重受别人恩。
这首诗由宋代末年至元初时期的诗人郑思肖所作,名为《题郑子封书塾》。诗中描绘了书塾的环境与氛围,同时流露出诗人对家国情怀的深切感慨。
首句“天垂古色映柴门”,以“天垂”二字开篇,赋予自然景象以历史的厚重感,通过“古色”和“柴门”的结合,营造出一种古老而质朴的读书环境。这里的“柴门”不仅指物质上的简陋,更象征着知识与文化的传承不息。
次句“千古传家事具存”,点明了书塾不仅是学习知识的地方,更是承载着家族传统和历史记忆的所在。这句诗强调了教育与家庭传承之间的紧密联系,体现了诗人对于文化血脉延续的重视。
后两句“此世只除君父外,不曾重受别人恩”,则表达了诗人对君主与父亲的特殊情感。在封建社会中,君主被视为国家的象征,而父亲则是家庭的核心。这两句话意味着在诗人眼中,除了君主和父亲之外,其他人的恩惠都不足以与之相比。这既是对君主权威的尊重,也是对父爱的深情表达,同时也暗含了对当时社会秩序和个人情感的深刻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书塾的场景,抒发了诗人对于家国情怀的深沉感慨,以及对君主与父亲的特殊情感,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思想境界和人文关怀。
疏雨洗高穹,潇潇滴井桐。
润烟生砚底,凉气入堂中。
翠锁交竿竹,红翻落叶枫。
抚琴闲弄曲,静坐理商宫。
清宵三五凉风发,湖上闲吟步明月。
涓涓流水浅又清,皎洁长空纤霭灭。
水光月色环相连,可怜清景两奇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