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风永矢硕人宽,浊世谁能青眼看。
霜落蒹葭犹有色,雪浓松柏不知寒。
一时毁誉成何事,千载声名俟盖棺。
未死犹堪自鞭策,任伊陆海日狂澜。
高风永矢硕人宽,浊世谁能青眼看。
霜落蒹葭犹有色,雪浓松柏不知寒。
一时毁誉成何事,千载声名俟盖棺。
未死犹堪自鞭策,任伊陆海日狂澜。
这首诗《感怀二首(其二)》由清代诗人周馨桂所作,通过深沉的笔触,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诗中以“高风永矢硕人宽”开篇,寓意高尚的品德如同永恒的风范,宽广如硕人,不为世俗所动摇。接着,“浊世谁能青眼看”,在污浊的世界里,又有谁能够保持清醒的视角,不被尘埃蒙蔽呢?这种对比,突显了诗人对于真善美的追求与渴望。
“霜落蒹葭犹有色,雪浓松柏不知寒”,这两句运用自然景象来比喻人的品格和精神。即使在严冬,霜打的芦苇依然保持着颜色,浓雪覆盖下的松柏也不知寒冷,象征着高尚的人格在逆境中依旧坚韧不拔,不改其志。这种精神力量,是超越物质条件的,是内在的光辉。
“一时毁誉成何事,千载声名俟盖棺”,这两句则从时间的角度探讨了名声与评价的意义。一时的赞誉或诋毁,在历史长河中不过是短暂的波澜,真正能流传千古的是一个人的名声与贡献。这不仅是对个人价值的肯定,也是对后世道德标准的一种期许。
最后,“未死犹堪自鞭策,任伊陆海日狂澜”,表达了诗人即使在生前也愿意不断自我反省、自我激励,面对外界的风浪,内心依然坚定如磐石。这种自我超越的精神,是对生命意义的深刻领悟,也是对理想追求的执着态度。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对高尚人格的向往和对生命价值的深刻思考,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性和启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