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堂犹集雁,仙竹几成龙。
聊承丹桂馥,远视白云峰。
风窗穿石窦,月牖拂霜松。
暗谷留征鸟,空林彻夜钟。
阴崖未辨色,叠树岂知重。
溘此哀时命,吁嗟世不容。
无由访詹尹,何去复何从。
法堂犹集雁,仙竹几成龙。
聊承丹桂馥,远视白云峰。
风窗穿石窦,月牖拂霜松。
暗谷留征鸟,空林彻夜钟。
阴崖未辨色,叠树岂知重。
溘此哀时命,吁嗟世不容。
无由访詹尹,何去复何从。
此诗描绘了一处仙境般的自然景观,充满了神秘与超脱尘世之感。开篇“法堂犹集雁”、“仙竹几成龙”,通过对比和夸张的手法,展现了诗人眼中的一片祥瑞之地,那里的建筑(法堂)如同天上的仙境,而普通的植物(竹子)则似乎在蜕变为神龙。接下来的“聊承丹桂馥”、“远视白云峰”,继续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诗人似乎与天界相通,感受着仙气,同时又能望见遥远的云雾缭绕的山峰。
第三、四句“风窗穿石窦”、“月牖拂霜松”,则描写了诗人所居之处,是一座与世隔绝的岩穴。这里,自然界的元素如风和月光,都成为诗人隐逸生活的一部分,显示出一种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境界。而“暗谷留征鸟”、“空林彻夜钟”,则透露出一种寂静而又略带哀伤的情感。诗人在深邃的山谷中留住了归巢的鸟儿,而那空旷的林间,传来了夜晚的钟声,似乎在诉说着某种难以言说的孤独与忧思。
最后,“阴崖未辨色”、“叠树岂知重”,表达了一种对自然界深层次感悟和探索之情。诗人站在阴森的山崖上,无法辨识周遭环境的颜色,而那重叠的树林,也似乎在暗示着某种难以言说的深度或是生命的沉重。在“溘此哀时命”、“吁嗟世不容”,诗人流露出对时代命运的悲哀,以及对于一个不再能够包容自己的世界的无奈。而结尾的“无由访詹尹”、“何去复何从”,则是诗人在表达一种迷茫和失落,似乎在寻找着一条通往过去或未来的路,却又感到前途渺茫,不知何去何从。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以及对超越世俗、追求精神境界的表达,展现了作者对于生命意义和个人命运深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