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折池荷惜藕丝,广栽庭树觅相思。
乐传唐谱清平调,舞拂燕馀大小垂。
纨扇可能调翡翠,月团嬴得解荼蘼。
多情却笑张郎笔,懒向书斋学画眉。
欲折池荷惜藕丝,广栽庭树觅相思。
乐传唐谱清平调,舞拂燕馀大小垂。
纨扇可能调翡翠,月团嬴得解荼蘼。
多情却笑张郎笔,懒向书斋学画眉。
这首诗《当筵曲(其五)》由明代诗人韩上桂所作,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生活情趣的追求与对艺术美的向往。
首联“欲折池荷惜藕丝,广栽庭树觅相思”,以折荷惜藕、栽树寻觅为引子,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对情感的细腻感受。折荷时对藕丝的珍惜,不仅体现了对自然之美的珍视,也暗含了对美好事物的不舍与留恋;广栽庭树,寻找相思,则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外化,寓意着对爱情或友情的渴望与追求。
颔联“乐传唐谱清平调,舞拂燕馀大小垂”,进一步深化了对艺术美的追求。传唱唐代的音乐《清平调》,舞动时仿佛拂过燕尾的轻盈,既是对古代艺术的致敬,也是对优雅、和谐生活的向往。这里,“清平调”代表了高雅的艺术形式,“燕馀”则象征着轻盈、自由的生活状态。
颈联“纨扇可能调翡翠,月团嬴得解荼蘼”,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将纨扇比作调制翡翠的工具,暗示了诗人对艺术创作的热爱与追求;“月团”与“荼蘼”分别代表了月光与花香,通过“解”字,表达了诗人希望借助艺术创作来化解生活中的烦恼与忧愁,寻求心灵的宁静与满足。
尾联“多情却笑张郎笔,懒向书斋学画眉”,以幽默的口吻,表达了诗人对艺术创作的态度。通过“多情”二字,既展现了诗人的情感丰富,又以“笑张郎笔”自嘲,暗示自己在艺术道路上的轻松与自在,不愿过于拘泥于传统束缚,而是追求一种更为自由、随性的艺术表达方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艺术、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在艺术创作中寻求自我表达的自由态度。
金波远逐行云去,疏星时作银河渡。
花影卧秋千,更长人不眠。
玉筝弹未彻,凤髻黄钗脱。
忆梦翠蛾低,微风吹绣衣。
画堂昨夜西风过,绣帘时拂朱门锁。
惊梦不成云,双蛾枕上颦。
金炉烟袅袅,烛暗纱窗晓。
残日尚弯环,玉筝和泪弹。
梅花吹入谁家笛,行云半夜凝空碧。
欹枕不成眠,关山人未还。
声随幽怨绝,空断澄霜月。
月影下重檐,轻风花满帘。
回廊远砌生秋草,梦魂千里青门道。
鹦鹉怨长更,碧笼金锁横。
罗帏中夜起,霜月清如水。
玉露不成圆,宝筝悲断弦。
娇鬟堆枕钗横凤,溶溶春水杨花梦。
红烛泪阑干,翠屏烟浪寒。
锦壶催画箭,玉佩天涯远。
和泪试严妆,落梅飞夜霜。
西风袅袅凌歌扇,秋期正与行云远。
花叶脱霜红,流萤残月中。
兰闺人在否,千里重楼暮。
翠被已销香,梦随寒漏长。
沉沉朱户横金锁,纱窗月影随花过。
烛泪欲阑干,落梅生晚寒。
宝钗横翠凤,千里香屏梦。
云雨已荒凉,江南春草长。
欹鬟堕髻摇双桨,采莲晚出清江上。
顾影约流萍,楚歌娇未成。
相逢颦翠黛,笑把珠珰解。
家住柳阴中,画桥东复东。
《菩萨蛮·金波远逐行云去》【唐·冯延巳】金波远逐行云去,疏星时作银河渡。花影卧秋千,更长人不眠。玉筝弹未彻,凤髻黄钗脱。忆梦翠蛾低,微风吹绣衣。画堂昨夜西风过,绣帘时拂朱门锁。惊梦不成云,双蛾枕上颦。金炉烟袅袅,烛暗纱窗晓。残日尚弯环,玉筝和泪弹。梅花吹入谁家笛,行云半夜凝空碧。欹枕不成眠,关山人未还。声随幽怨绝,空断澄霜月。月影下重檐,轻风花满帘。回廊远砌生秋草,梦魂千里青门道。鹦鹉怨长更,碧笼金锁横。罗帏中夜起,霜月清如水。玉露不成圆,宝筝悲断弦。娇鬟堆枕钗横凤,溶溶春水杨花梦。红烛泪阑干,翠屏烟浪寒。锦壶催画箭,玉佩天涯远。和泪试严妆,落梅飞夜霜。西风袅袅凌歌扇,秋期正与行云远。花叶脱霜红,流萤残月中。兰闺人在否,千里重楼暮。翠被已销香,梦随寒漏长。沉沉朱户横金锁,纱窗月影随花过。烛泪欲阑干,落梅生晚寒。宝钗横翠凤,千里香屏梦。云雨已荒凉,江南春草长。欹鬟堕髻摇双桨,采莲晚出清江上。顾影约流萍,楚歌娇未成。相逢颦翠黛,笑把珠珰解。家住柳阴中,画桥东复东。
https://shici.929r.com/shici/7l1gKh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