揽衣不寐倾葵藿,兜率上人□□□。
万壑云光疑水泛,千峰霞气觉天低。
□□吐日侵晨见,若木何年隔海迷。
绝顶摩崖留姓字,肯言簪弁籍金闺。
揽衣不寐倾葵藿,兜率上人□□□。
万壑云光疑水泛,千峰霞气觉天低。
□□吐日侵晨见,若木何年隔海迷。
绝顶摩崖留姓字,肯言簪弁籍金闺。
这首明代诗人黄廷用的《南岳纪游(其六)》描绘了南岳山中清晨的壮丽景象和诗人的情感体验。首句“揽衣不寐倾葵藿”,通过“揽衣”动作和“倾葵藿”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深深吸引,以至于夜不能寐,如同向日葵向着阳光一般向往。"兜率上人"可能指的是修行者或得道之人,暗示诗人对超然境界的追求。
第二句“万壑云光疑水泛,千峰霞气觉天低”,运用夸张手法,描绘了山谷间云雾缭绕,仿佛波光粼粼的水面,而山峰被朝霞染红,使得天空似乎也变得低矮,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宏大的视觉效果。
“□□吐日侵晨见,若木何年隔海迷”,此处的“□□”可能是被磨损或缺失的文字,但从诗意推测,可能是形容太阳初升的壮观景象,而“若木何年隔海迷”则借用了神话中的扶桑树,表达对远方未知世界的遐想。
最后一句“绝顶摩崖留姓字,肯言簪弁籍金闺”,诗人登临绝顶,在摩崖石刻上留下自己的名字,表达了对名利的淡泊态度,表示宁愿在自然中寻找真我,不愿涉足仕途。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南岳的美景,同时也融入了诗人个人的情感与哲思,展现了明代文人士大夫的山水情怀。
残腊行就尽,短景仍自急。
蚤行渑池道,雪霰方交集。
枯肠冷欲冰,野店久始及。
抱薪事晨炊,粝米不暇淅。
迟晴复登途,敢自爱足力。
黑风西北来,山石动嶪岌。
喷薄两厓间,怒鬨万夫敌。
沙尘委眼鼻,口噤不得吸。
日车吹欲堕,正昼寒无色。
前历千秋亭,薄暮抵县邑。
地主馈牛脔,馆人秣马疋。
炕暖筋骨融,坐定神魄息。
缅思天壤内,群动各有适。
胡为独此来,辛苦为形役。
先人遗体在,保护敢失职。
终当返田庐,母子相怡怿。
鱼膏灯灭银雁飞,荒陵火入化宝衣。
辒辌骨臭已千载,何况金石埋烟霏。
峄山之碑野火燎,枣木传刻形摹肥。
谁为伐石矗立此,大书深刻高巍巍。
细观似同骑省本,相斯刀笔存依稀。
我来下马坐其侧,以指画肚穷是非。
蛟鼍斫断口难读,无异石鼓驱騑騑。
论庭清寂了无事,二三老吏闲倚扉。
见我口诵窃相语,授以纸笔立周围。
为书一通导之读,得所未见惊且欷。
当年祖龙踞周鼎,剪除六国如驱豨。
井田封建荡灭尽,铲削仁义为不禨。
相斯佐之更新法,盭深督责唯刑威。
东行郡县上邹峄,镌劖崖石昭日晖。
丞相臣斯臣去疾,咸昧死请无从违。
其辞直欲迈三五,谗谄面谀紫乱绯。呜呼!
夏殷周礼至此极,千古覆辙堪悲譩。
方今庙堂慎旌别,登崇俊良绝脂韦。
淫朋比德岂宜有,盍不去此玷翠微。
请刻《豳风》之《七月》,使彼长吏朝夕知民依。
《观秦丞相李斯邹峄山碑》【清·徐夔】鱼膏灯灭银雁飞,荒陵火入化宝衣。辒辌骨臭已千载,何况金石埋烟霏。峄山之碑野火燎,枣木传刻形摹肥。谁为伐石矗立此,大书深刻高巍巍。细观似同骑省本,相斯刀笔存依稀。我来下马坐其侧,以指画肚穷是非。蛟鼍斫断口难读,无异石鼓驱騑騑。论庭清寂了无事,二三老吏闲倚扉。见我口诵窃相语,授以纸笔立周围。为书一通导之读,得所未见惊且欷。当年祖龙踞周鼎,剪除六国如驱豨。井田封建荡灭尽,铲削仁义为不禨。相斯佐之更新法,盭深督责唯刑威。东行郡县上邹峄,镌劖崖石昭日晖。丞相臣斯臣去疾,咸昧死请无从违。其辞直欲迈三五,谗谄面谀紫乱绯。呜呼!夏殷周礼至此极,千古覆辙堪悲譩。方今庙堂慎旌别,登崇俊良绝脂韦。淫朋比德岂宜有,盍不去此玷翠微。请刻《豳风》之《七月》,使彼长吏朝夕知民依。
https://shici.929r.com/shici/pmmwBL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