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题云际寺准上人房》
《题云际寺准上人房》全文
唐 / 李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高僧居处似天台,锡杖铜瓶对绿苔。

竹巷雨晴春鸟啭,山房日午老人来。

园中鹿过椒枝动,潭底龙游水沫开。

独夜焚香礼遗像,空林月出始应回。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yúnzhǔnshàngrénfáng
táng / duān

gāosēngchùtiāntáizhàngtóngpíngduì绿tái
zhúxiàngqíngchūnniǎozhuàn

shānfánglǎorénlái
yuánzhōng鹿guòjiāozhīdòngtánlóngyóushuǐkāi

fénxiāngxiàngkōnglínyuèchūshǐyìnghuí

注释
高僧:修行的高人。
天台:天台山,著名的佛教圣地。
锡杖:僧侣出行的杖,象征身份。
铜瓶:僧侣日常用品,可能装水或药品。
绿苔:青苔,常用于描绘古朴环境。
竹巷:竹林小径。
春鸟:春天的鸟儿。
山房:山中的僧舍。
老人:年长的僧人。
鹿过:鹿群走过。
椒枝:花椒树的枝条。
龙游:比喻龙的传说形象。
水沫:水面上的泡沫。
焚香:点燃香火。
遗像:已故高僧的画像。
空林:寂静的森林。
应回:应该返回。
翻译
高僧居住的地方如同天台山,手持锡杖与铜瓶相对绿苔。
雨后竹巷中鸟儿欢鸣,午后山房里老者来访。
园中鹿经过触动了花椒树,潭底龙游动使得水面泛起泡沫。
独自在夜晚点燃香火拜祭遗像,直到月出空林才准备回转。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高僧在山中修行的景象,环境清幽,气氛宁静。"锡杖铜瓶对绿苔"一句生动地展现了僧人的生活用品与自然景物的和谐共存。"竹巷雨晴春鸟啭"则抓住了春天雨后的清新感,鸟鸣声为山林增添了一抹生机。

"山房日午老人来"可能指的是诗人自己或其他参访者在中午时分来到这位高僧的住所,这里传达出一种恭敬和寻求心灵导师的氛围。"园中鹿过椒枝动"描绘了鹿轻盈地穿行于园中的景象,椒枝摇曳增加了一份自然野趣。

"潭底龙游水沫开"则是对山中潭水深处神秘生灵的想象,这里的“龙”可能并非实指,而是一种诗化的表达,代表着力量与生命力的象征。"独夜焚香礼遗像"表现了诗人在夜晚独自烧香祭拜先人的情景,"空林月出始应回"则是夜深人静之时,明月初升,诗人开始返回山中的住所。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和生活细节的刻画,展现了一个超脱尘世、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高僧形象,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心灵寄托和精神追求的向往。

作者介绍

李端
朝代:清

猜你喜欢

乐间园为同年夏如山赋十二首·其二仙游洞

群仙游兮大罗,时憩息兮岩之阿。

玉柱兮金窗,俯洞庭兮烟波。

忽中宵兮月上,听泠泠兮空歌。

(0)

王相之画石蝴蝶

处士梦中幽意,美人衣上春风。

日午小轩人静,阑干伫立从容。

(0)

感兴六首·其六

不寐起中夜,钩帘坐前楹。

傍见松桂影,仰看江月生。

银河正无翳,万里亘天横。

晶光动左右,四闼晃虚明。

中怀正如此,安得谢尘缨。

(0)

甲辰九月五日迎司马兰亭过蔡廷章宿·其二

清霜未降枫先赤,紫蟹初尝菊半黄。

终岁只闻田舍乐,一时顿觉市朝忙。

清晨雁鹜盈前浦,落日牛羊满近冈。

为问东皋有馀地,便应从此作邻庄。

(0)

村居杂兴六首·其六

灵均沈湘陶令死,篱下寒香久无主。

江边一笑倚清秋,烂漫西风几今古。

(0)

杂题画景三十一首·其九

琅琊台顶太山杪,我欲去登须御风。

稽首东皇拱双手,金乌高捧一轮红。

(0)
诗词分类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诗人
汤惠休 倪思 汪洙 王季友 谢谔 完颜璟 杨玉环 杨凝式 陆九韶 李联琇 何承天 杨孚 徐安贞 刘细君 吉中孚 苏涣 陈尧咨 苏佑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