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来一霎风兼雨,洗尽炎光。理罢笙篁。
却对菱花淡淡妆。绛绡缕薄冰肌莹,雪腻酥香。
笑语檀郎。今夜纱厨枕簟凉。
晚来一霎风兼雨,洗尽炎光。理罢笙篁。
却对菱花淡淡妆。绛绡缕薄冰肌莹,雪腻酥香。
笑语檀郎。今夜纱厨枕簟凉。
这首《采桑子》是宋代词人康与之所作,描绘了一幅夏日傍晚雨后清凉的画面。"晚来一霎风兼雨,洗尽炎光",通过风雨的洗礼,炎热的暑气被冲刷干净,营造出清爽宜人的氛围。接着,词人以"理罢笙篁"暗示了雨后的闲适,可能是在演奏乐器,享受宁静时光。
"却对菱花淡淡妆",菱花指的是镜子,女子在此时对着镜子轻描淡妆,显得淡雅自然。"绛绡缕薄冰肌莹,雪腻酥香",运用比喻,形容女子肌肤如薄纱般细腻,如冰雪般清冷,又带有酥油般的香气,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她的美丽和气质。
最后两句"笑语檀郎。今夜纱厨枕簟凉",词人通过女子的欢笑声和对檀郎(可能是她的爱侣)的调侃,传递出温馨的闺房情趣,以及雨后夜晚带来的丝丝凉意,让人感受到生活的惬意与甜蜜。
整体来看,这首词以清新淡雅的笔触,描绘了夏日雨后的生活场景,流露出词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爱情的细腻描绘。
我忆年才十五六,寻春几涉罗浮麓。
艳杏夭桃簇晓红,金芝瑶草和烟绿。
有时直上朱明巅,目穷溟渤隘八埏。
閒呼羽客酌云液,兴来落笔诗千篇。
偶然名入丹桂籍,西风吹上珠江船。
便从岭海访吴楚,遍览衡岱穷幽燕。
鹓班簉羽凡几载,宦途又向西南改。
山云溪月想当年,彷佛图中见精采。
芙蓉削出天外峰,渔舟帖帖湖涵空。
芳松新柳各生态,依然桃杏争春红。
三茅此去谅不远,精脉应与罗浮通。
是谁卜筑青岩下,尚书犹子今曹公。
曹公平昔最知已,十载京华多气义。
外台邂逅又同官,聚首论心欲忘寐。
与君同是倦游人,千里家山入梦频。
安得王维辋川笔,为我添入罗浮春。
《湖山春意图》【明·陈政】我忆年才十五六,寻春几涉罗浮麓。艳杏夭桃簇晓红,金芝瑶草和烟绿。有时直上朱明巅,目穷溟渤隘八埏。閒呼羽客酌云液,兴来落笔诗千篇。偶然名入丹桂籍,西风吹上珠江船。便从岭海访吴楚,遍览衡岱穷幽燕。鹓班簉羽凡几载,宦途又向西南改。山云溪月想当年,彷佛图中见精采。芙蓉削出天外峰,渔舟帖帖湖涵空。芳松新柳各生态,依然桃杏争春红。三茅此去谅不远,精脉应与罗浮通。是谁卜筑青岩下,尚书犹子今曹公。曹公平昔最知已,十载京华多气义。外台邂逅又同官,聚首论心欲忘寐。与君同是倦游人,千里家山入梦频。安得王维辋川笔,为我添入罗浮春。
https://shici.929r.com/shici/jzX31tnN.html
青松如秧针,植在山之蹊。
岂惟娱心目,岁寒以为期。
未饱雨露恩,那识栋梁姿。
蓬蒿塞三径,埋没谁复知。
秋风陨百草,秀色不少衰。
虽然咫尺根,已见佳种奇。
君看二十年,腰大数十围。
雪霜挺坚操,云汉擎高枝。
时有白鹤来,凡鸟那堪栖。
兔丝与凌霄,冉冉相附依。
青松本贞固,不逐众物移。
大器固晚成,何用嫌暮迟。
愿言坚汝节,黾勉待岁时。
邯郸城中侠少年,从来意气凌云烟。
拂拭琴樽拟文士,飘扬剑佩比神仙。
交游洛下三千客,讵念城南二顷田。
心知象纬时常玩,手展龙韬夜自研。
曾习春秋鱼丽阵,兼通风后握机篇。
未能报国心先许,不遇轻生意已捐。
黄金祗为酬知己,赤骥将来猎酒泉。
席上弦歌教出塞,室中图画尽三边。
鸣笳每愤边戎入,折戟常轻汉将权。
安得一悬金印出,长驱万里勒燕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