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馨自是通身净,风露由来满意凉。
黄蝶不知花厌闹,寻香时复过横墙。
色馨自是通身净,风露由来满意凉。
黄蝶不知花厌闹,寻香时复过横墙。
这首诗描绘了栀子花的高洁与清雅。首句“色馨自是通身净”,以“色”和“馨”两字点出栀子花的外在美与内在香,暗示其纯净无瑕。“通身净”三字,不仅指花朵本身,也暗含了诗人对栀子花品格的赞美。次句“风露由来满意凉”,通过自然界的风露,表达了栀子花在清凉中绽放的意境,进一步强调了其清雅脱俗的气质。
后两句“黄蝶不知花厌闹,寻香时复过横墙”,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黄蝶赋予了感知和情感,它们似乎并未察觉到花朵的宁静与淡泊,只是单纯地追寻着香气,不畏艰难地飞越围墙,继续寻找新的香气。这一细节生动地展现了栀子花虽处幽静之地,却依然吸引着生命的活力,传递出一种生命力顽强、不受外界干扰的坚韧精神。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栀子花及其周围环境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植物的自然之美,更蕴含了对高洁品格的颂扬和对生命力量的赞美。
昼午熏浓,窈蔼茜窗琼轴。绣屏围艳,费量珠十斛。
龙涎凤咮,绀唾蛮红生簇。越瓷清供,佩环争馥。
漫比欢侬,怪荀郎、未免俗。自然风韵,共骚心暗触。
美人香草,步引凌波相逐。国香遗恨,更调哀曲。
铁笛叫破鱼龙睡,江婓镜影,西子颦心。
佩解汉皋,黄鹤一去秋深。
巴水洞庭雁风,骤斜阳、惨澹紫磨金。
暮潮紧、鲸铿鼍震,共竞呿吟。湘云。
楚雨连巫峡,怕瑶姬、蜀魄空断难寻。
泪浅梦轻,谁托轸玉哀音。
虫语鸟悲两无绪,短怜霜鬓菊羞簪。
摇落尽、居人苦恋,一寸微阴。
唐十二陵,宋五六更,汝其司之。
笑坐井公孙,枉称尊大,食糜天子,苦问官私。
为告龙王,身今无尾,慎莫追寻蝌蚪时。
堪倾听,是池塘春草,梅雨萋迷。两衙鼓吹如雷。
合笑煞钟山孔稚圭。
看略具爪牙,在田为虎,并无冠帻,入水为鸡。
折足成蟾,无肠是蟹,也夺东方锦袄披。
何年月,化宋家杨戬,骤躐凰池。
谁谓无情,一碧如烟,槐阴柳阴。
正三危露下,隔花偷饮,五更风里,抱叶长吟。
冠珥登朝,缨緌照座,肯逐丰貂易素心。
齐门女,自采莲人去,啼到如今。孟家细镂黄金。
傍玉镜台前带笑簪。
看蜀都花好,连翩蜕玉,汉宫叶落,悽怆闻琴。
雪不知寒,风能解愠,世态炎凉汝最深。
高飞去,莫螳螂黄雀,辗转相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