迢递长征客,徘徊故郢墟。
风烟平野阔,沙月大江虚。
峡近啼猿切,天寒落雁疏。
萧萧荒草遍,惆怅楚宫馀。
迢递长征客,徘徊故郢墟。
风烟平野阔,沙月大江虚。
峡近啼猿切,天寒落雁疏。
萧萧荒草遍,惆怅楚宫馀。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远行至荆州时所见的景象与内心的感受。首句“迢递长征客”,点明了诗人长途跋涉,远离家乡,独自一人漂泊在外的状态。接着,“徘徊故郢墟”一句,既指出了诗人所处的具体地点——荆州,又暗示了诗人对过往历史的追忆和对故土的怀念。
“风烟平野阔,沙月大江虚。”这两句通过描绘辽阔的平原、平静的江面以及空旷的月色,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孤寂的氛围。诗人站在这样的环境中,不禁思绪万千,感慨万千。
“峡近啼猿切,天寒落雁疏。”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靠近山峡的地方,猿猴的啼叫声格外清晰,仿佛在诉说着无尽的哀愁;天空寒冷,大雁稀疏地飞翔,更添了几分凄凉。这些自然界的景象,与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忧郁相互映照,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共鸣。
最后,“萧萧荒草遍,惆怅楚宫馀。”荒草遍地,楚宫遗迹,这一切都让诗人感到无限的惆怅。楚宫,作为古代楚国的象征,其残存的遗迹不仅勾起了诗人对历史的回忆,也引发了他对人生短暂、世事变迁的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沉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面对自然与历史时的复杂心情,既有对远方的向往,也有对故乡的思念,更有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