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雪夜寻太白道士》
《雪夜寻太白道士》全文
唐 / 李端   形式: 排律  押[东]韵

雪路夜朦胧,寻师杏树东。

石坛连竹静,醮火照山红。

再拜开金箓,焚香使玉童。

篷瀛三岛至,天地一壶通。

别客曾留药,逢舟或借风。

出游居鹤上,避祸入羊中。

过洞偏回首,登门未发蒙。

桑田如可见,沧海几时空。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xuěxúntàibáidàoshì
táng / duān

xuěménglóngxúnshīxìngshùdōng
shítánliánzhújìngjiàohuǒzhàoshānhóng

zàibàikāijīnfénxiāng使shǐtóng
péngyíngsāndǎozhìtiāntōng

biécéngliúyàoféngzhōuhuòjièfēng
chūyóushànghuòyángzhōng

guòdòngpiānhuíshǒudēngménwèiméng
sāngtiánjiàncānghǎishíkōng

翻译
雪夜中的山路朦胧,我向东寻找杏树林中的老师。
石坛边竹林幽静,点燃的香火照亮了山色。
再次行礼打开金色的经书,焚烧香料请来玉童相助。
通往蓬莱、瀛洲和方丈三座仙岛的道路畅通,天地间仿佛只有一壶相通。
离别时老师赠予我药草,乘船时或许能借助风的力量。
出行时我如同仙鹤般自由,为了避祸选择如羊般的低调。
经过洞穴时我频频回首,进入门内却并未感到困惑。
如果能看到桑田的变化,那沧海又经历了多少变迁。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雪夜寻访道士的画面,充满了神秘和宁静的氛围。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如“雪路夜朦胧”、“石坛连竹静”、“醮火照山红”,展现了一个深邃而又温暖的夜晚环境,读者仿佛能够感受到那种在寒冷中寻找内心平和与宁静的氛围。

诗中的“寻师杏树东”表达了诗人对道士智慧的追求和尊敬之情,而“再拜开金箓,焚香使玉童”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追求的虔诚和庄重。"篷瀛三岛至,天地一壶通"中,“篷瀛”可能指的是道教中的某种修炼工具或仪式,而“天地一壶通”则象征着宇宙间一切都是相互连通的。

在诗的后半部分,“别客曾留药,逢舟或借风”、“出游居鹤上,避祸入羊中”等句节通过对过往与当前情境的描绘,展示了诗人对于生活和修行之间微妙关系的理解。"过洞偏回首,登门未发蒙"则显露出一种对既定之路的坚持和不确定性的探索。

最后,“桑田如可见,沧海几时空”一句,通过历史变迁与个人生命短暂之间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于时间流逝和历史久远的深刻感悟。整首诗通过对雪夜景物的描绘和道士生活的隐喻,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境界的诗意。

作者介绍

李端
朝代:清

猜你喜欢

法乐辞·其十一

峻宇临层穹,苕苕疏远风。

腾芳清汉里,响梵高云中。

金华纷苒若,琼树郁青葱。

贞心延净境,邃业嗣天宫。

(0)

读曲歌八十九首·其六十

相怜两乐事,黄作无趣怒。

合散无黄连,此事复何苦。

(0)

秋胡行·其五

勤役从归愿,反路遵山河。

昔辞秋未素,今也岁载华。

蚕月观时暇,桑野多经过。

佳人从所务,窈窕援高柯。

倾城谁不顾,弭节停中阿。

(0)

七夕咏牛女诗

秋动清风扇,火移炎气歇。

广檐含夜荫,高轩通夕月。

安步巡芳林,倾望极云阙。

组幕萦汉陈,龙驾凌霄发。

谁云长河遥,颇剧促筵越。

沈情未申写,飞光已飘忽。

来对眇难期,今欢自兹没。

(0)

咏诗

安知万里水,初发滥觞时。

(0)

子夜四时歌.夏歌二十首·其五

叠扇放床上,企想远风来。

轻袖拂华妆,窈窕登高台。

(0)
诗词分类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诗人
方孝标 仲长统 胡煦 叶李 郑常 陈翥 沈荃 苏小小 杜淹 仇靖 彭端淑 李陵 杨嗣复 宋教仁 富嘉谟 吴西逸 周容 庄忌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