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阳足苗裔,乃在闽与歙。
建宁见诸孙,历世方十叶。
名从东曹荐,谱自前朝牒。
温然大雅姿,欲语还若怯。
士林羡翱翔,再拜敛冠袷。
先公百世师,高步不可蹑。
后生亦何知,颂美不容喋。
平生慕道心,望海愁寸涉。
典刑在云仍,既觏中所惬。
翻然愧相从,内顾赪我颊。
崇儒实令典,主器非浪摄。
荣名恐难居,世美不自挟。
勖哉有明训,无废六经业。
紫阳足苗裔,乃在闽与歙。
建宁见诸孙,历世方十叶。
名从东曹荐,谱自前朝牒。
温然大雅姿,欲语还若怯。
士林羡翱翔,再拜敛冠袷。
先公百世师,高步不可蹑。
后生亦何知,颂美不容喋。
平生慕道心,望海愁寸涉。
典刑在云仍,既觏中所惬。
翻然愧相从,内顾赪我颊。
崇儒实令典,主器非浪摄。
荣名恐难居,世美不自挟。
勖哉有明训,无废六经业。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东阳为送朱博士回考亭而作,以“业”字为韵。诗中赞美了朱博士家族的传承与学问的积累,以及其个人的学识与品德。诗中提到朱博士家族源自紫阳,历经十代,家族谱系清晰,世代皆有才俊。诗中赞扬朱博士温文尔雅,深受士林敬仰,其学问深厚,如同百世之师。同时,也表达了对朱博士追求道心、望海心忧的敬佩之情。最后,诗人勉励朱博士坚守儒家之道,勿忘六经之业,体现了对学问的重视和对后辈的期望。整首诗文辞典雅,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学问的热爱。
关门愁立候鸡鸣,搜景驰魂入杳冥。
云外日随千里雁,山根霜共一潭星。
路盘暂见樵人火,栈转时闻驿使铃。
自问辛勤缘底事,半年驱马傍长亭。
正怜香雪披千片,忽讶残霞覆一丛。
还似妖姬长年后,酒酣双脸却微红。
苍苍松竹晚,一径入荒祠。
古树风吹马,虚廊日照旗。
烟煤朝奠处,风雨夜归时。
寂寞东湖客,空看蒋帝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