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轼朱轓照野明,知君今赴象山行。
荣观共作叹嗟语,静念独伤离别情。
畏景逼人才数日,脩涂计此始三程。
至时应在中元后,好寄双鱼慰友生。
熊轼朱轓照野明,知君今赴象山行。
荣观共作叹嗟语,静念独伤离别情。
畏景逼人才数日,脩涂计此始三程。
至时应在中元后,好寄双鱼慰友生。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之道所作,名为《送陈南仲守象州》。从艺术风格和用词来看,这首诗体现了古典诗歌的婉约情感和深沉意境。
开篇“熊轼朱轓照野明,知君今赴象山行。”两句,描绘了一幅壮丽的自然景观,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即将启程赴任象州的了解。熊轼和朱轓都是古地名,在这里用来形容壮阔的山川之美,而“照野明”则展现了阳光普照的大好河山,预示着行者将要踏上的旅途。
接着,“荣观共作叹嗟语,静念独伤离别情。”诗人通过对话和内心独白的方式,表达了与友人分别时的不舍和愁绪。这里的“荣观”可能是指某个具体的地方,或许是送别的地点,“叹嗟语”则传递出一种共同的情感共鸣,而“静念独伤离别情”则深化了这种情感,表明诗人在内心深处对友人的离去感到难以释怀。
第三句“畏景逼人才数日,脩涂计此始三程。”中,“畏景”指的是壮丽的山川景色,而“才数日”则暗示了诗人与朋友相处的时间不长,但即将分别的境况又迫在眉睫。这里的“脩涂计此始三程”可能是指对友人的才能和品德的肯定,以及对其未来发展的期许。
最后,“至时应在中元后,好寄双鱼慰友生。”诗人期待着朋友能够在中秋节(古代称为“中元节”)之后安然无恙,并通过“双鱼”的象征寓意送去祝福之情。双鱼在中国文化中常代表和谐与吉祥,诗人借此表达了对友人未来的美好祝愿。
总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景物描绘,展现了一种深切的友情和对朋友离去的不舍之情,同时也寄托着诗人对未来的一份美好的期望。
西风原野汗血驹,或踶或齧或惊驱。
龁草饮水秋气肃,追风抺电神情苏。
一匹滚尘一匹逋,两匹交颈如城乌。
其馀五匹总殊绝,八龙溢一崩群驽。
为问何时脱羁靮,肆行如云从所适。
仰首斜阳嘶啮膝,一似逢人诉胸臆。
自穆西归遭汉家,不辞低头驾鼓车。
渥洼水深龙种在,玉关西望空咨嗟。
白日不停驭,颓波竟东驰。
忽忽年岁改,念此将安归。
我欲驱车行,太行路崄巇。
我欲驾方舟,沧海无津涯。
岂不顾行迈,出门慎所之。
有田南山下,可以供盛粢。
有庐在中田,可以谭书诗。
上探羲皇际,下及商周时。
贤圣尚沦落,微生何足疑。
怀哉羡门子,千载以为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