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日不停驭,颓波竟东驰。
忽忽年岁改,念此将安归。
我欲驱车行,太行路崄巇。
我欲驾方舟,沧海无津涯。
岂不顾行迈,出门慎所之。
有田南山下,可以供盛粢。
有庐在中田,可以谭书诗。
上探羲皇际,下及商周时。
贤圣尚沦落,微生何足疑。
怀哉羡门子,千载以为期。
白日不停驭,颓波竟东驰。
忽忽年岁改,念此将安归。
我欲驱车行,太行路崄巇。
我欲驾方舟,沧海无津涯。
岂不顾行迈,出门慎所之。
有田南山下,可以供盛粢。
有庐在中田,可以谭书诗。
上探羲皇际,下及商周时。
贤圣尚沦落,微生何足疑。
怀哉羡门子,千载以为期。
这首元代黄镇成的诗《予作南田耕舍诸公赋者率拟之于老农噫人各有志同床而不察世之君子乃欲责人之知己不亦难乎因作写怀二首以自解云(其一)》表达了诗人对人生道路的深沉思考和个人选择的理解。首句“白日不停驭,颓波竟东驰”描绘了时光如流水般匆匆流逝,暗示岁月不待人。接着,“忽忽年岁改,念此将安归”流露出对未来的不确定和对归宿的向往。
诗人面对险峻的太行山和浩渺的沧海,表达了对未知旅途的忧虑:“我欲驱车行,太行路崄巇。我欲驾方舟,沧海无津涯。”然而,他明白出门在外需谨慎:“岂不顾行迈,出门慎所之。”他找到了内心的安宁,南山下的田地和居所让他感到满足:“有田南山下,可以供盛粢。有庐在中田,可以谭书诗。”
诗人进一步阐述了他的理想生活,希望能深入历史长河,探讨圣贤之道:“上探羲皇际,下及商周时。”他意识到即使贤圣尚且有沉浮,个人的境遇也不必过于忧虑:“贤圣尚沦落,微生何足疑。”最后,诗人以羡慕古代仙人的方式表达对超脱世俗的向往:“怀哉羡门子,千载以为期。”
整首诗通过个人的生活选择和理想追求,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独特见解,以及对知音难觅的感慨,体现了元代文人士大夫的内心世界。
扶桑升朝晖,照此高台端。
高台多妖丽,浚房出清颜。
淑貌耀皎日,惠心清且闲。
美目扬玉泽,蛾眉象翠翰。
鲜肤一何润,秀色若可餐。
窈窕多容仪,婉媚巧笑言。
暮春春服成,粲粲绮与纨。
金雀垂藻翘,琼佩结瑶璠。
方驾扬清尘,濯足洛水澜。
蔼蔼风云会,佳人一何繁。
南崖充罗幕,北渚盈軿轩。
清川含藻景,高岸被华丹。
馥馥芳袖挥,泠泠纤指弹。
悲歌吐清响,雅舞播幽兰。
丹唇含九秋,妍迹陵七盘。
赴曲迅惊鸿,蹈节如集鸾。
绮态随颜变,沈姿无定源。
俯仰纷阿那,顾步咸可欢。
遗芳结飞飙,浮景映清湍。
冶容不足咏,春游良可叹。
我昔在田间,但知羊与牛。
川平牛背稳,如驾百斛舟。
舟行无人岸自移,我卧读书牛不知。
前有百尾羊,听我鞭声如鼓鼙。
我鞭不妄发,视其后者而鞭之。
泽中草木长,草长病牛羊。
寻山跨坑谷,腾趠筋骨强。
烟蓑雨笠长林下,老去而今空见画。
世间马耳射东风,悔不长作多牛翁。
憔悴年来甚,萧条益自伤。
风威侵病骨,雨气咽愁肠。
夜鼎唯煎药,朝髭半染霜。
前缘竟何似,谁与问空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