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昔在田间,但知羊与牛。
川平牛背稳,如驾百斛舟。
舟行无人岸自移,我卧读书牛不知。
前有百尾羊,听我鞭声如鼓鼙。
我鞭不妄发,视其后者而鞭之。
泽中草木长,草长病牛羊。
寻山跨坑谷,腾趠筋骨强。
烟蓑雨笠长林下,老去而今空见画。
世间马耳射东风,悔不长作多牛翁。
我昔在田间,但知羊与牛。
川平牛背稳,如驾百斛舟。
舟行无人岸自移,我卧读书牛不知。
前有百尾羊,听我鞭声如鼓鼙。
我鞭不妄发,视其后者而鞭之。
泽中草木长,草长病牛羊。
寻山跨坑谷,腾趠筋骨强。
烟蓑雨笠长林下,老去而今空见画。
世间马耳射东风,悔不长作多牛翁。
此诗描绘了一位牧童在田间放牛的生活情景,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农畜活动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过去时光的回忆。开篇“我昔在田间,但知羊与牛”一句,便设定了诗歌的主题和情境,表明诗人曾经的简单而纯粹的生活状态。
“川平牛背稳,如驾百斛舟”用鲜明的比喻,将牧牛的情景描绘得生动有趣,读者仿佛能感受到那份宁静与悠然。紧接着,“舟行无人岸自移,我卧读书牛不知”则展示了诗人在放牧时还能抽空读书的闲情逸致,以及他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景。
“前有百尾羊,听我鞭声如鼓鼙”一句,通过对鞭声的描写,传达出一种节奏感,使人感到诗人在放牧时的活力和欢乐。接下来的“我鞭不妄发,视其后者而鞭之”,则表现了诗人对于放牧工作的认真态度。
“泽中草木长,草长病牛羊”一句,转折出自然环境与牲畜生存状态之间微妙的关系。随后的“寻山跨坑谷,腾趋筋骨强”,则描绘了牧人在崎岖不平的地形中辛勤工作的情景。
最后,“烟蓑雨笠长林下,老去而今空见画”一句,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现出了诗人的怀旧之情和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结尾“世间马耳射东风,悔不长作多牛翁”则是诗人表达了一种生活的惆怅和对过往选择的反思。
整体而言,此诗通过对田园生活的细腻描写,传递出一种超脱尘世、返璞归真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