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避暑广福庵·其一》
《避暑广福庵·其一》全文
明 / 刘宗周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空山宜避暑,尽日老僧閒。

时与微风会,偏来脩竹间。

清斋留福地,小品格禅关。

万虑澄然后,孤云自往还。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夏日避暑于深山古寺的宁静与超脱之感。首句“空山宜避暑”,点明了地点与季节,空山给人一种远离尘嚣、清凉静谧的感觉,适合作为避暑之地。接着,“尽日老僧闲”一句,通过描写老僧的悠闲生活,营造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氛围。诗人进一步通过“时与微风会,偏来修竹间”描绘了自然界的和谐与美好,微风轻拂,竹影摇曳,构成了一幅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画面。

“清斋留福地,小品格禅关”两句,不仅体现了寺庙的清净与庄严,也暗示了诗人对佛教修行的向往和追求。通过斋戒以求心灵的净化,同时也表达了对禅学中“小我”与“大我”关系的理解,即在个人修养中寻求与宇宙和谐共处之道。

最后,“万虑澄然后,孤云自往还”两句,总结了全诗的主题。在经历了内心的洗涤与净化之后,诗人仿佛达到了一种超脱的状态,如同孤云般自由自在,不受世俗束缚。这不仅是对避暑生活的诗意化表达,也是对心灵境界提升的一种象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宁静、超脱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探索。

作者介绍
刘宗周

刘宗周
朝代:明

刘宗周(1578—1645),字起东,别号念台,汉族,明朝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因讲学于山阴蕺山,学者称蕺山先生。他是明代最后一位儒学大师,也是宋明理学(心学)的殿军。他著作甚多,内容复杂而晦涩。他开创的蕺山学派,在中国思想史特别是儒学史上影响巨大。清初大儒黄宗羲、陈确、张履祥等都是这一学派的传人。刘宗周的思想学说还具有承先启后的作用。当代新儒家学者牟宗三甚至认为,刘宗周绝食而死后,中华民族的命脉和中华文化的命脉都发生了危机,这一危机延续至今。
猜你喜欢

哭孟子乾行人三首·其二

双泪阑干麻纻衣,素溪何日再渔矶。

义当有激身如寄,死可无惭愿竟违。

鹏翼九天孤众望,龙逢千古话同归。

旧缄不忍重开读,肠断当年急手挥。

(0)

重游陵县乾明寺

不扣禅关三十年,遥岑烟水故依然。

雀归古堞客方到,虫篆残经僧未眠。

黄叶一庭秋瑟瑟,清风四壁夜娟娟。

侯芭渐老知无用,惭愧何人守太玄。

(0)

挽黄兵部实夫乃正

青鸾飞去夜堂寒,身后身前万虑殚。

失口有时谈旧事,伤心何日到新安。

短床衾枕如相念,破釜糟糠不可餐。

莫羡上林花卉好,一春风雨坐凋残。

(0)

旅中早秋

商飙动凉吹,谁念旅中孤。

白发二亲景,黄尘千里途。

家山秋断雁,庭树夜多乌。

凄凉悲往事,潦倒笑今吾。

(0)

古诗寄王中丞三首·其二

庭前灿灿蔷薇花,秋风落尽生荆棘。

黄雀衔来捧主人,弹石横遭死帘隙。

世情翻覆是雠恩,春华徒尔怨王孙。

丈夫志气自有在,眼底区区安足论。

(0)

寄谢吴司空推荐议大礼四首·其三

我本疏狂士,作吏风尘下。

一落坎阱中,谁是援手者。

谤薮困宗元,黑索絷公冶。

纷纷竞下石,濒死犹未舍。

归来恍若梦,遇事噤如哑。

感公不我弃,盛德殆天假。

再拜读封章,郁怀顿陶写。

初读心惊疑,再读神清洒。

前席羡贾生,南州滞司马。

千里一缄书,独有泪盈把。

(0)
诗词分类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诗人
吕岩 杨圻 韩偓 孙传庭 晏几道 谭嗣同 姜夔 薛季宣 洪亮吉 顾太清 王质 朱翌 尤侗 王寂 丁鹤年 王易 叶适 张祜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