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好,花信正芳菲。
金屋莫愁偏早嫁,画船桃叶恰同归。风动六铢衣。
闲伫立,不羡蝶双飞。
银甲按筝歌调促,玉枰赌酒笑声微。往事囗依稀。
江南好,花信正芳菲。
金屋莫愁偏早嫁,画船桃叶恰同归。风动六铢衣。
闲伫立,不羡蝶双飞。
银甲按筝歌调促,玉枰赌酒笑声微。往事囗依稀。
这首清代董俞的《双调望江南·其三》是一首悼念歌姬的词作,以江南春景为背景,表达了对逝去佳人的深深怀念。"江南好,花信正芳菲",开篇便描绘了江南春天花开烂漫的美好景象,暗示了歌姬生前的美好时光。
"金屋莫愁偏早嫁,画船桃叶恰同归",这两句通过典故,将歌姬比作汉武帝的宠姬莫愁和王献之的妾桃叶,暗示她虽然早早离开人世,但与心爱之人有过一段如画般的幸福时光。
"风动六铢衣",进一步描绘歌姬轻盈的身姿,即使在风中,她的衣裳也仿佛随风起舞,形象生动。
"闲伫立,不羡蝶双飞",表达了词人对歌姬的深情,即使她已离去,仍能感受到她那份超脱尘世的静谧与深情。
"银甲按筝歌调促,玉枰赌酒笑声微",回忆起歌姬弹筝唱歌、饮酒嬉笑的场景,这些细节勾勒出一幅温馨欢乐的画面。
最后的"往事囗依稀",以“囗”字留白,既表达了词人对往昔的追忆,又含蓄地表达了对歌姬的哀思,以及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
整体来看,这是一首情感深沉、意境优美的悼亡词,通过对江南春色和歌姬生活的细腻描绘,寄托了词人对逝去佳人的无尽怀念。
新绿生秧,乱红吹雪,春如房老争妍。
久忘佳节,花外报啼鹃。
出郭晴蛙在水,纸鸢放乌牸耕田。
湔裙路,悠然会意,人物永和年。芳原。
心万里,青山直北,雁路横天。
想铜街三月,门外榆钱。
忍听潭边禊事,徘徊到怪鸟湘川。
乡愁近,青羊小市,风鹤八公山。
生涯无岸。又垂老相知,人似天远。
彭泽认前身,只荒田同无下噀。
黄花秋雨,问此后、岁寒谁管。飞雁。
共画梁燕子长叹。
苍苍以何位我,付今生、虞初小传。
五十无闻,历历桑田经眼。红豆诗材,碧桃人面。
药炉经卷。香火伴。青城早筑山馆。
鸥社清缘,鹦林净业,依然旧影张三。
恨茧重重,词仙身世如蚕。
柔宵冷暖无人问,拥猩衾独自偏谙。
悄随他、万里游丝,飏到宣南。
落花风里侬先瘦,只听鹂欲醉,对燕疑谈。
细雨吹红,小桃可是能堪。
春愁似海连天绿,镇邀君打桨同探。
蓦惊心、人在高楼,瘴碧遮岚。
帝子台高,秋九月、重阳天气。
问几处晚晴篱落,菊花开未。
蓝涧唫诗词客老,白衣送酒先生醉。
只古人旷达,与牢愁都成例。
白雁过霜痕,坠红叶、脱雨声至。
听潇湘涛,瑟瑟悲秋之泪。
华岳持螯名士派,彭城戏马英雄意。
对西风一笑,把茱萸秋山翠。
乞充水手天应诺,平生使船如马。
椎髻蓬头,他年汎宅,共载高人鸿霸。僧楼许借。
约净侣谈禅,更开莲社。
橹唱钟声,胜于丝竹与陶写。干将莫邪欧冶。
早销他剑气,铸作三雅。
唤起从前,英雄儿女,瘦骨都无一把。与君听者。
怕啼尽东风,杜鹃声哑。有约壶天,买春茅屋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