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谈山顶月,低揖世间人。
判就孤寒命,仍馀老病身。
我心不可转,佛道未容真。
何处玉渊水,惟应独问津。
高谈山顶月,低揖世间人。
判就孤寒命,仍馀老病身。
我心不可转,佛道未容真。
何处玉渊水,惟应独问津。
这首诗以高谈阔论开篇,将读者带入一种超脱尘世的境界。诗人站在山顶,与月对话,仿佛在与自然界的最高主宰进行心灵的交流,展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气度。接着,诗人以“低揖世间人”一句,从高远的视角回归人间,表达出对世俗生活的尊重与理解。
“判就孤寒命,仍余老病身”,这两句直抒胸臆,透露出诗人面对人生困境时的坚韧与无奈。他选择接受命运的安排,即使生活充满孤独与寒冷,身体也饱受疾病之苦,依然坚守自我,不轻易妥协。
“我心不可转,佛道未容真”,诗人的心志坚定,不愿随波逐流,对于佛教与道教的教义持有保留态度,表现出对内心信仰的坚持与独立思考的精神。
最后,“何处玉渊水,惟应独问津”,诗人以玉渊水为喻,象征着深邃而纯净的精神世界,表达了寻求内心平静与真理的愿望。同时,通过“独问津”这一动作,强调了探索精神世界的孤独与挑战。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独特的生命体验和对人生、宇宙的深刻思考,体现了明代文人追求精神自由与内心平和的哲学思想。
沧波壮郁岛,洛邑镇崇芒。
未若兹山丽,岧峣擅水乡。
地灵侔少室,涂艰象太行。
重岩摽虎据,九曲峻羊肠。
溜深涧无底,风幽谷自凉。
宝沈馀玉气,剑隐绝星光。
白云多异影,丹桂有丛香。
远看银台竦,洞塔耀山庄。
瑞草生金地,天花照石梁。
飞观霞光启,重门平旦开。
北阙高箱过,东方连骑来。
红尘扬翠毂,赭汗染龙媒。
桃花夹径聚,流水傍池回。
投鞭聊静电,捐轸暂停雷。
非关万里客,自有六奇才。
琴和朝雉操,酒泛夜光杯。
舞袖飘金谷,歌声绕凤台。
良时不可再,驺驭郁相催。
安知太行道,失路车轮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