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游曹溪六祖寺》
《游曹溪六祖寺》全文
宋 / 区仕衡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智药曾过此,溪源掬水香。

西天传鹫至,南海见龙藏。

菩萨一心竟,伽梨六代长。

千年法珠在,持得照迷方。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yóucáoliù
sòng / shìhéng

zhìyàocéngguòyuánshuǐxiāng

西tiānchuánjiùzhìnánhǎijiànlóngcáng

xīnjìngjiāliùdàicháng

qiānniánzhūzàichízhàofāng

注释
智药:比喻智慧或佛法。
溪源:溪水的源头。
掬:捧起。
香:香气,比喻佛法的清净。
西天:佛教中指西方极乐世界或佛法的发源地。
鹫至:鹫鸟作为佛教象征,可能指佛法的信息传递。
南海:佛教中的南方,也可能象征深远之地。
龙藏:龙的隐秘之处,可能指深奥的佛法。
菩萨:佛教中的高级修行者。
一心竟:心境达到极高的境界。
伽梨:佛教僧侣的一种称号。
六代长:传承了六代的佛法。
法珠:象征佛法的明珠。
迷方:迷失的方向,困惑的状态。
翻译
智慧之药曾在这里经过,溪水源头捧起的水都带着香气。
从西方的天空传来鹫鸟的信息,南海深处隐藏着龙的踪迹。
菩萨的心境已达到极点,传承了六代的伽梨佛法深厚。
千年佛法的明珠仍在,持有它能照亮迷茫的道路。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佛教圣地的景象,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写和佛教文化的融入,表达了对佛法修持之深远和对精神指引之重要性的赞叹。诗人区仕衡在宋代游历至曹溪六祖寺时留下了这首诗,从中可以感受到他对该地自然风光与佛教文化的深厚感情。

“智药曾过此,溪源掬水香。”这里,“智药”指的是能够开启智慧、治愈心灵的佛法。诗人提到智药曾经流传至此处,溪水清澈可饮,溪边之水不仅清新,而且带有清凉芬芳,这里寓意为修行者寻找内心的净化与平静。

“西天传鹫至,南海见龙藏。”这两句诗描绘了佛教文化的广泛传播和深厚底蕴。西天指的是印度,即佛教的发源地;鹫(音同“鸢”)是古代神鸟的象征,常与佛法相联系,意味着高贵和神圣。“南海见龙藏”则暗示了中国南海一带的佛教文化遗迹,其中可能有寺庙或其他与佛教有关的历史遗存。龙在这里象征着力量、智慧和神秘。

“菩萨一心竟,伽梨六代长。”这两句强调了佛教修行者的坚定信仰和持久的传承。菩萨是大乘佛教中的高级修行者,具备伟大的慈悲心和智慧;“一心”指的是专注不移的心态,即全神贯注于佛法之中。而伽梨(音同“加里”)意为“歌咏”,六代长则是指佛教经典或修行方法传承了六代,显示出佛法的深邃和持久。

“千年法珠在,持得照迷方。”最后两句诗表达了对佛法宝贵和永恒价值的赞美。法珠是佛教中的重要法器,象征着智慧的光芒;“千年”则强调了佛法传承的悠久历史。诗人认为,只要持有这颗智慧之珠,就能照亮迷茫的人心,让人们找到正确的方向。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描绘了一幅自然美景与宗教文化交融的画面,也通过佛教元素传达了对精神修养和心灵净化的追求。

作者介绍

区仕衡
朝代:宋

(1217—1277)广州南海人,字邦铨。入太学为上舍生。慷慨有智略,以天下为己任。尝上书论贾似道误国,又陈恢复之策,皆不为用。归而讲学九峰书院,人称九峰先生。诗文典雅。有《九峰集》、《理学简言》。
猜你喜欢

十三元

浩渺疑空劫,霏微向暮原。

思归归不得,洞口已迷源。

(0)

十五删

散漫川原自雪山,龙沙迢递雁门关。

千林玉树三春失,万顷琼田一钁閒。

银象难藏身外影,素娥不耐月中颜。

谁云埋没河山上,指点楼台落照间。

(0)

一先

为谁带雪到春前,几度相期云水边。

过眼不堪人意尽,一枝零乱又残年。

(0)

十一尤

薄暝易相识,月明何处愁。

分明枯树里,望绝白云头。

(0)

春草二首·其一

春草篱边绿未休,王孙去后鹧鸪愁。

声声只唤哥哥字,万里秋原易白头。

(0)

衰柳二首·其二

早知寒至傲秋风,月落山堂影已空。

赤体每怜松柏苦,春来依旧拂墙东。

(0)
诗词分类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诗人
虞羲 雍裕之 冯班 綦毋潜 周亮工 易祓 李贤 李文田 侯方域 蓝鼎元 江为 郑畋 赵昀 梁潜 刘方平 李兆洛 冒襄 刘向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