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时飞雪。犹记征途过令节。春尽还家。
零落荒村白李花。前年初夏。歇马乘凉梨树下。
今日深秋。又向荆轲市上游。
冬时飞雪。犹记征途过令节。春尽还家。
零落荒村白李花。前年初夏。歇马乘凉梨树下。
今日深秋。又向荆轲市上游。
这首《减字木兰花(其二)三入燕词》由清代诗人汪懋麟所作,通过四季更迭与地点变换,描绘了主人公多次前往燕地的旅程,情感细腻,意境深远。
开篇“冬时飞雪”,以冬日飞雪起笔,营造出寒冷而壮阔的景象,预示着旅程的艰难与挑战。接着“犹记征途过令节”,点明了旅程中不仅有自然的考验,还有节日的纪念,增添了人文色彩和情感深度。
“春尽还家”一句转折,从旅途的艰辛转向归家的温馨,通过“零落荒村白李花”这一细节,既展现了春天的凋零,也暗示了主人公内心的复杂情绪,既有对故乡的思念,也有对过往岁月的感慨。
“前年初夏”至“今日深秋”,时间线拉长,空间跨度大,从初夏的歇息到秋天的游历,不仅展现了季节的更替,也反映了主人公心境的变化。特别是“又向荆轲市上游”,借用了荆轲刺秦的历史典故,暗含着对历史的反思与个人命运的思考,使得整首词在叙述旅程的同时,也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四季变换和地点转换,构建了一个时空交错的旅程画卷,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的美,更深层次地探讨了人生旅途中的情感体验和哲学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视角和深厚的情感底蕴。
温风扇炎节,高壤见新稻。
苍黄色犹杂,镰担力已到。
时当艰食久,不暇论赢耗。
奔奔竭顷亩,翕翕资釜灶。
蒸炊防碎折,焙煏取乾燥。
乡邻自齐同,早暮谁讽告。
老翁操匕箸,一食九嗟懊。
岂凶存后忧,饱饫偶今暴。
骄阳有炕暵,积雨或淹涝。
未是安眠人,儿童但嬉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