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客中览镜》
《客中览镜》全文
唐 / 于武陵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何当开此镜,即见发如丝。

白日急于水,少年能几时。

每逢芳草处,长返故园迟。

所以多为客,蹉跎欲怨谁。

(0)
翻译
何时能打开这面镜子,就能看见头发已如丝般斑白。
白昼流逝得比流水还快,青春年少能有多少时光。
每当遇到芬芳的草地,总想长久停留却迟迟未归故园。
因此常在外漂泊为客,蹉跎岁月又能责怪谁呢。
注释
何当:何时能够。
开此镜:打开这面镜子,比喻时间的镜子,反映岁月的流逝。
发如丝:头发像丝一样,形容年老,头发变白。
白日:白天,这里象征时间。
急于水:流逝得比水还快,形容时间飞逝。
少年:青春时期。
能几时:能有多长时间。
每逢:每次遇到。
芳草处:芳香的草地,美好的地方,也暗指引发乡愁的景物。
长返:长久地返回,此处指渴望归家的心情。
故园迟:回到故乡的时间总显得很晚,迟迟未能实现。
所以:因此。
多为客:常常作为异乡之客,指长期在外。
蹉跎:光阴白白过去,浪费时间。
欲怨谁:想要责怪谁,表达了一种无奈和自责的情绪。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于武陵创作的《客中览镜》。诗中的语言简洁,意境深远,通过对镜中容貌的观察,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青春易逝的感慨。

"何当开此镜,即见发如丝" 这两句诗写的是诗人偶然打开镜子,看到了自己的头发像细丝一样,这是时间流逝的一个象征。"白日急于水,少年能几时" 这两句则是通过对自然现象的观察,感叹时间的迅速流逝和青春的短暂。

"每逢芳草处,长返故园迟"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家乡的深切思念,每当看到美丽的花草,都会不自觉地想起远方的家乡,心中充满了留恋之情。最后两句 "所以多为客,蹉跎欲怨谁" 则是说因为这些思念,自己常常处于旅途之中,对这不断流逝的时间和自己漂泊不定的命运,有一种无奈和埋怨。

整首诗通过镜子的比喻,表达了对时光易逝、青春难留以及游子思乡的情感。语言自然,意境深远,充分体现了古典诗词的韵味和哲理。

作者介绍
于武陵

于武陵
朝代:唐   籍贯:会昌时

于武陵,会昌时人。其诗题材上以写景送别的为主,同时寄寓浓浓的乡思友情;诗风如羌管芦笛,悠扬沉郁。佳作很多,有《赠卖松人》、《早春山行》、《送酂县董明府之任》、《洛阳道》、《客中》、《寄北客》、等。其中《赠卖松人》一诗写一卖松人想“劚(音zhu逐,砍、掘之意)将寒涧树,卖与翠楼人”,但结果事与愿违,“长安重桃李”(长安人只喜欢桃李,对傲雪凌霜的松树一点兴趣也没有),由此诗人感叹他是“徒染六街尘”,空忙了一场。此诗借事讽世,确能起到遣人深思的效果,因此流传颇广。诗一卷(全唐诗中卷第五百九十五)。 
猜你喜欢

寄满粹翁

心爱满夫子,论师不敢交。

诚明大中性,二五老阳爻。

后学谁思进,吾蒙久辱包。

思之无见日,梦把客门敲。

(0)

偶占

卒卒往来舟,翻翻逐利谋。

中流谁自溺,方去不回头。

(0)

春愁

只闻来客说春游,不逐花前笑自留。

浪说春期计春尽,留春无术只春愁。

(0)

高阳台

双桨敲冰,低篷护冷,扁舟晓渡西泠。

回首吴山,微茫遥带重城。

堤边几树垂杨柳,早嫩黄、摇动春情。

问孤鸿,何处飞来,共唤飘零。

轻帆初落沙洲暝,渐潮痕雨渍,面色风皴。

旅思羁愁,偏能老大行人。

姮娥不管征途苦,甚夜深、尽照孤衾。

想玉楼,犹凭栏干,为我销凝。

(0)

霜蕤不艳薇争白,檀蕊无烟蕙惜馨。

(0)

朝中措·其一和张文伯元夕

江城春霁雪初融。楼观瑞烟中。

向晚金莲无数,一时开遍东风。

多情太守,行携红袖,坐引金钟。

时出阳春绝唱,才名不减诗翁。

(0)
诗词分类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诗人
吕颐浩 徐阶 陈亮 王观 吴澄 王逸 高拱 薛涛 完颜亮 李隆基 明本 杨广 陆云 李渔 李杰 程颢 袁崇焕 沈括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