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意满南枝。烂漫花前介寿卮。
一事最看今古少,埙篪。白首同赓唱和诗。
何用说期颐。稳见蟠桃再熟时。
阿母端居常戴胜,瑶池。方朔依然是小儿。
春意满南枝。烂漫花前介寿卮。
一事最看今古少,埙篪。白首同赓唱和诗。
何用说期颐。稳见蟠桃再熟时。
阿母端居常戴胜,瑶池。方朔依然是小儿。
这首诗是汪东为庆祝其母亲百岁寿辰所作,以南乡子这一词牌表达祝福与感慨。首句“春意满南枝”,形象地描绘了春天的气息充满生机,象征着母亲的生命力旺盛。接下来,“烂漫花前介寿卮”描绘了一幅热闹的祝寿场景,花儿盛开,人们举杯祝酒,气氛热烈。
“一事最看今古少,埙篪”两句,诗人感慨世间难寻的是亲人间长久的和睦与和谐,如同古代音乐中的埙篪相和,寓意家庭关系的融洽。接着,“白首同赓唱和诗”表达了诗人希望在母亲百岁高龄时,还能与家人一同吟诗作对,共享天伦之乐。
“何用说期颐”一句,期颐指一百岁,诗人认为无需过多言说长寿之事,因为母亲的健康长寿已成定局。“稳见蟠桃再熟时”引用神话中王母娘娘的蟠桃,寓意母亲的寿比南山,长寿如仙。
最后两句“阿母端居常戴胜,瑶池。方朔依然是小儿”,阿母即母亲,戴胜鸟是长寿的象征,母亲常常佩戴,显示她的健康;而方朔是《西京杂记》中的仙人,这里借喻母亲虽年老但依然保持着童心未泯的活力。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既表达了对母亲的敬爱,又寓含了对家庭和睦、长寿的美好祝愿。
松风吹客衣,缥缈凌绝境。
古洞不见日,篝灯入幽暝。
苍苔晕石花,奔泉弄云影。
仙游愿初遂,秋山魂未省。
我生有宿约,结屋天柱顶。
颇恨登临,浪自作、骚人愁语。
石城上、何须苦说,死袁生褚。
当日卧龙商略处,秦淮王气真何许。
与君来、萧瑟北风寒,黄云暮。枕钟阜,湖玄武。
生此虎,真蹲踞。看四山环合,休临江渚。
可笑唐人无意度,却言此虎凌波去。
君且住、明月为人来,潮生浦。
嫣然一笑,向烛花光下,经年才见。
欲语还羞如有恨,方得东君一盼。
天意无情,更教微雨,香泪流丹脸。
今朝霁色,笙歌初沸庭院。
因是思入东屏,当年手植,遍桃源低岸。
失脚东来春七度,辜负芳丛无限。
问讯园丁,宁如归去,细与从头看。
东风独立,白云遮断双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