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将忘恩久,王师不战通。
凯歌千里内,喜气二仪中。
寇尽条山下,兵回汉苑东。
将军初执讯,明主欲论功。
落日烟尘静,寒郊壁垒空。
苍生幸无事,自此乐尧风。
叛将忘恩久,王师不战通。
凯歌千里内,喜气二仪中。
寇尽条山下,兵回汉苑东。
将军初执讯,明主欲论功。
落日烟尘静,寒郊壁垒空。
苍生幸无事,自此乐尧风。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战役胜利后的景象。诗人通过“叛将忘恩久,王师不战通”表达了叛军长期以来对国家的背叛终于被平息,而正义之师则是轻松获胜,没有经历过激烈的战斗。这从侧面反映出王师的强大和正义的必胜。
“凯歌千里内,喜气二仪中”写出了战胜后的欢庆场景,凯旋的军队在千里之内传唱着胜利的歌谣,而这份喜悦的情绪弥漫于整个宇宙之间(二仪指天地),表现了人们对和平与胜利的渴望。
“寇尽条山下,兵回汉苑东”进一步描写了战后平静的景象。敌寇被消灭殆尽,军队则返程途经汉水之滨,这里“条山”可能是指某一特定的地理位置,而“汉苑”则可能是指汉朝时期的一处著名地点或军事要塞。
“将军初执讯,明主欲论功”表达了战后对将领的审问和对功绩的评定。在古代中国,战争胜利后常会有这样的程序,以彰显公正和赏罚分明。
最后两句,“落日烟尘静,寒郊壁垒空。苍生幸无事,自此乐尧风。”则描绘了战后的宁静与和平。夕阳下的烟尘安静,边塞的防护工事空寂,而百姓则因没有战争之患而感到庆幸,从此能够享受到像远古圣王尧那样美好的时代。
整首诗通过对比手法强调了战前的混乱与战后的和平,以及人民对于安宁生活的向往。同时,诗中也流露出对明君贤将的赞赏,以及对国家长治久安的期望。这不仅是对一次军事胜利的颂歌,也是对和平时代的美好愿景。
吾闻两臂天下重,马失四蹄将底用。
平生想似万里游,对此惟心恻然动。
得非曾落驽骀群,踠脱泥涂良已勤。
又疑逸气厌拘系,绝蹯径欲超浮云。
谛观事乃不尔剧,破练丹青老无色。
轩昂自有尊足存,顾眄一株阴山碧。
韩生笔法妙此图,龙眠拓出了不殊。
断鳌自昔徒闻说,续凫虽工计已疏。
何如染作沧江远明灭,要看追风蹴微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