霁月流天末,孤云出水心。
清华同二妙,空宇净诸阴。
白社栖贤远,丹霞退院深。
何当携杖笠,持偈印香林。
霁月流天末,孤云出水心。
清华同二妙,空宇净诸阴。
白社栖贤远,丹霞退院深。
何当携杖笠,持偈印香林。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临真相寺大悲阁时所见之景及内心感受。首句“霁月流天末”,描绘了雨后晴空万里,明月高悬于天际的景象,给人一种宁静而开阔的感觉。“孤云出水心”,则以孤云自水而出,象征着心灵的自由与超脱。接下来的“清华同二妙,空宇净诸阴”两句,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清幽与心境的纯净,仿佛天地间的一切都被净化,只剩下清雅与宁静。
“白社栖贤远,丹霞退院深”两句,通过对比白社(可能指白色的寺庙或僧舍)与远处的山色,以及丹霞(红色的山岩)与深邃的寺院,展现了自然与宗教的和谐共存,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远离尘嚣、静心修行生活的向往。
最后,“何当携杖笠,持偈印香林”表达了诗人希望与僧侣一同漫步于山林之中,手持佛经,以偈语为伴,体验内心的平静与和谐的愿望。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探索,展现了诗人对宁静、和谐生活的追求与向往。